【特輯】在日本的外籍移工(上)留學生為何會淪為學工?

回到上一頁:「留學生30萬人計畫」是什麼?(1/2)

監管失靈+政策助長「假留學真打工」

不管是哪個國家、還是在哪個時間,一定都會有「假留學真打工」的狀況。是不是要「處理」這個狀況,其實看的是當局有沒有要處理、有沒有把這件事視為「需要被解決的問題」。如果要處理,或是降低「假留學真打工」的問題,第一步就是要從源頭,也就是入境審核及相關法規立法開始做起。

以日本為例,為了要避免「假留學真打工」的狀況發生,日本設了兩個門檻:

  1. 申辦「留學」簽證時,需要提供財力證明,確保留學生到日本之後,不需要為錢所苦。
    通常這個財力證明是學生本人或是由其家長、親屬等相關人士擔保,習慣上以日本留學一年須生活費 200萬元做計算,看是提供已經確定能拿到獎學金的證明書,或是自己及家人的存款、年收入證明可以湊到一年 200萬日圓這個數字,基本上就會通過。
    .
  2. 學生本業是唸書,而不是工作。所以持有「留學」簽證的外國人並取得「資格外許可」的話,就可以依法打工,每週工時上限 28小時

湊滿一年200萬日圓不輕鬆

先從申辦簽證來講。有辦過日本留學簽證的一定會知道,申辦簽證時一定會要看財力證明。以習慣上都說一年要 200萬日圓來看,現在日幣貶值,200萬日圓是 48.15萬台幣,但如果是用前陣子 0.26的匯率來算,200萬日圓是 52萬台幣左右。2020年台灣平均年薪是 65.6萬元,但中位數是年薪 50.1萬元,而且有 67.88%的上班族年薪未達平均年薪。也就是說,如果想要去日本留學,又沒有獎學金的話,你們家在台灣的年收入一定要是前半段才行。

如果說以台灣為例,要能去日本唸書的人,就一定要是家裡具有一定經濟背景的人才有辦法。那就不難想像,薪資收入比台灣低的越南或尼泊爾等亞洲國家學生,如果想要去日本唸書,沒有獎學金、家裡又沒有一定程度的經濟能力,財力證明這一關真的很難過。

申辦簽證看財力證明已失靈

所以通常,基本上這已經是大家都知道的秘密,當地很多留學代辦,比較正派一點的,就是先讓你去外面借一筆錢,讓帳面上先湊到一年 200萬日圓存款的這個數字,再去跑流程。比較黑一點的⋯⋯我相信一定有偽造文書的狀況,但不論是哪一種,基本上你事後都必須要還債,只是看債主是誰、要還哪邊的問題而已。

寫這篇文的時候請教了熟識的越南籍留學生。對方表示基本上代辦和銀行是綁在一起的,就算家裡經濟不錯,代辦也會推薦去銀行簽約,因為這樣代辦和銀行都可以賺一筆。實際做法是,代辦會推薦去合作銀行開兩個戶頭,一個是借貸,一個是存款,提交財務證明時就只給看存款戶頭裡的錢。借錢的利息一定比存款多,銀行就是賺這一筆,代辦則是抽介紹費。

這個狀況,如果日本當局有心的話,他們應該可以去查證,確認申請資料真的都沒問題,再發簽證下來,不然申請簽證為什麼需要人工審核?問題就出在,在「30萬人計畫」的大旗下,衝高留學生人數成為官方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簽證單位可能不像過去審核這麼認真,反正先把人送進日本再說。「30萬人計畫」已經過了 12年,日本當局一定知道哪間代辦出來的資料很常有問題,他們如果有心的話,應該是有辦法能擋下惡質代辦提出的簽證申請。但目前看起來,「30萬人計畫」推行期間,想要申請日本留學簽證相對來說很容易,不太容易聽到申請簽證被擋下的案例。

Working late hours
Photo by Pema Lama on Unsplash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黑工問題千古難防

再來是打黑工的問題。

很多國家都會針對持有「留學」簽證的留學生,限制打工時數。但這只是法律上這樣規定,實際上執法單位很難取締,沒事也不會特別去查留學生的打工時數有沒有合乎規定。除非是留學生本人或打工的店家出了什麼事、被檢舉又或是留學生換發簽證、更新在留資格的時候,才會去查當事人在日本的期間是不是都有符合規定,是個「守法的好公民」。

留學生為什麼需要超時打工?

再者,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法律上規定留學生一週工時最多只能 28小時,如果是要超時工作的話,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作帳——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工資直接發現金,這樣就很難追這筆帳;複雜一點的還有使用多本存摺,在不同的打工地點使用不同的存摺,每個地方都控制在每週 28小時以內,如果被查帳,超時工作的留學生本人比較不容易被抓到。就算今天有留學生被抓到超時工作,只要他在同一個打工地點工時沒有超過每週 28小時,打工地點就算知道實情,也可以輕易甩鍋說不知道當事人還有兼職做其他地方的打工。

學生想要打工的理由很好理解:生活費不夠,或是想要多賺一點零用錢,很多人都會選擇在課餘時間兼職打工。留學生會需要超時打工,一定是錢不夠。錢不夠還有分兩種,一種是法律規定太苛刻,每週打工上限 28小時賺不夠多;另一種是他需要更多的錢,可能是要賺學費,可能是要寄回家或還債,後者就是俗稱的「假留學真打工」。

「假留學真打工」比「技能實習」有魅力

如果是本來就抱持著「假留學真打工」心態的外籍留學生,選擇到日本語學校「留學」確實有「技能實習生」制度沒有的優點:

  1. 透過日本語學校取得「留學」簽證,在流程上比較簡單,還不用考「技能實習」的考試
    .
  2. 事前不需要具備基礎日文能力,畢竟去日本就讀語言學校,(表面上的)目的就是要來學日文的啊。
    .
  3. 技能實習生基本上不能轉換雇主,產業別又有限制。相較之下,以留學的方式去到日本,就是一般打工,可以自己選擇打工地點,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工作,想換個地方打工也行,沒有這麼多限制,比起技能實習生更有彈性。

「技能實習生」因為是直接和企業或是相當於日方仲介機構的「監理團體(監理団体)」簽約,所以不能轉換雇主。不過在技能實習 3年期滿,要從「技能實習 2號」簽證轉換成「技能實習 3號」時,當事人有機會申請轉換雇主。另外,在疫情爆發之後,因為很多產業受到重創,「技能實習生」等外籍移工最容易受到裁員,所以從 2020年4月起,日本政府有開放讓境內的「技能實習生」申請轉換雇主,算是疫情間的特別措施。

留學生工時上限28小時是否合理?

回到留學生打工。

以我個人經驗,日本各地最低薪資略有不同,以時薪 1,000日圓做計算,留學生每週工時 28小時乘以一個月有 4週,這樣一個月是 11萬2,000日圓。這個數字應該是剛好可以生活(含生活費及住宿費等固定開銷),但如果偶爾想要去玩樂、外食吃好料,就會有點辛苦。一個月 11萬2,000日圓省吃儉用存下來的錢,一定不夠繳學費,這會非常辛苦。

如果留學生需要自己賺學費的話,每週工時上限 28小時其實是有點苛刻。但原本這個制度在設計上,每週 28小時相當於一個星期打工 4天、一次打工 7小時,以學生來說其實差不多是這個量,工時再多很難同時兼顧學業。再者,留學生申請學校和簽證的時候,就需要繳交財力證明,所以應該要是在沒有經濟壓力的負擔下,才去日本唸書。如果要放寬留學生的工時上限,那就真的是要把留學生當學工用。

問題出在留學代辦不實廣告

問題是出在前述,現在在東南亞國家(特別是越南)已經形成一個留學代辦產業鍊,先借一筆錢交給代辦或仲介去辦簽證,到了日本當地後就必須要努力打工還債。就算是有心想要唸書的留學生,在日本努力打工也會被債務壓死,日本生活費太高,光靠每週 28小時的最低薪資真的還不了多少。這裡面罪大惡極的,大概就是沒有和留學生據實以告,在日本的生活開銷及工讀時間上限,以「去日本可以邊打工邊唸書」為口號,招攬學生的代辦或仲介。

留學生成為日本境內不可或缺的勞動力

不只留學代辦不實廣告相當惡質,日本政府「掛羊皮賣狗肉」的心態也相當可惡。自民黨曾在 2017年5月的黨內政策提案書上指出,日本人學生沒有打工時數上限,但留學生卻有每週工時上限,有意放寬留學生的工時上限,「積極活用(留學生在)留學期間的勞動力,來補充(日本境內)勞動力的不足」。所幸最後沒有修法,放寬留學生的工時上限。

這句話並不是認同留學生和日本人學生之間,打工時數限制應有所不同,而是日本政府如果真的這麼需要勞動力,就應該要以移工名義,而非留學生的名義,讓外籍年輕勞動力入境日本,補充底層勞動力。

這就會帶到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業界這麼需要留學生幫忙打工?

其中一個因素是,這些需要靠留學生作為勞動力撐起來的產業,它如果需要引進外籍勞動力,它可能真的只能找留學生幫忙。

woman in black t-shirt sitting on chair
Photo by Vanna Phon on Unsplash

靠留學生撐起的服務業

便利商店或外食餐飲業領的是最低薪資,低薪、工時又長,很難找到足夠的廉價勞動力。當這些都市人生活不可或缺的服務業找不到當地勞工,它能夠找的就是移工。

在「特定技能」制度上路以前,舊制的「技能實習生」並沒有開放便利商店、外食餐飲業等服務業。也因此,在 2019年前(其實現在也還是),日本服務業能夠看到的外國人,有很高的比例會是留學生。

服務業找不到日本人打工,又不能招募「技能實習生」,即便知道留學生每週最多只能工作28小時,在招不到人、人手不足的情況下,服務業願意成為共犯結構的一環,協助留學生打黑工。反正就像前面說的,萬一哪天被抓到,只要在同一地點每週工時沒有超過 28小時,雇主可以雙手一攤假裝不知道對方有同時兼職其他工作。

打工度假選擇服務業的人數相對少

如果以簽證種類來區分,在日本要能夠在便利商店、外食餐飲業等服務業工作的外國人,除了留學生之外,也有可能是打工度假(ワーキングホリデー)或是持有配偶簽、永住資格等可以長期住在日本的外國人。打工度假有國籍限制,目前有和日本簽打工度假協定的,主要還是西方國家或台、港、韓這些經濟發展較好的國家

打工度假雖然沒有工時限制,但開放名額相對少,工作型態和性質又會帶有各國地方特色(例如:台灣人很喜歡去滑雪場打工度假,體驗台灣沒有的生活型態),便利商店、外食餐飲業這種服務業,相對來說不是去日本打工度假的工作首選,畢竟打工度假的重點還是「度假」。

低薪、輪值大夜班,根本無法好好唸書

便利商店、外食餐飲業這種服務業至少還是「可以被看見」的工作,另外像送報員、便當加工廠等工廠,就比較不是日常生活中可以遇到的職業。這些需要靠留學生撐起來的工作有一個特色,這些都是領最低工資的體力活,有些甚至需要值大夜班。這種時候,白天要上課,晚上可以打工的留學生,就成為首選。

可想而知,明明是以「留學」簽證來到日本,最後卻變成白天上課、晚上工作,就算是有心想要學習的留學生,也可能會被打工壓垮。留學生沒有休息時間,工作變成了生活重心,在學校不可能學到什麼東西,日文能力可能只限於基本的招呼語,無法用日文完整傳達想要表達的意思。甚至,如果是在工廠或是廚房內場工作的留學生,根本不需要語言能力。

日本語學校基本上最長只能待 2年,2年之後,如果不能升學,就只能走人(回到母國)。如果是「假留學真打工」,日本語學校期間幾乎都把時間奉獻給工作,但又不想只在日本待 2年的話怎麼辦?下一步,轉去專門學校或招收研究生,但實際上並不管學生死活的惡質學店。本站曾經報導過的東京福祉大學,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私立大學、專門學校也成幫凶

私立東京福祉大學在 2019年爆出大量超收留學生,3年內有 1,400名留學生失聯。私立東京福祉大學會有這麼多留學生,和另一種留學制度「研究生」有關。

各校可以自由招收「研究生」

日本的「研究生」不是「研究所學生」的簡稱,而是各大學可以自行招募外籍學生,讓外籍學生得以先取得「留學」簽證抵達日本後,在該所大學內修讀日文或相關課程準備入學考試,等到學生通過了入學考試,才是該校的正式學生

由於日本的「研究生」嚴格來說不是正式學生,日本文部科學省也沒有「研究生」相關法律規定,各大學可以自行招募「研究生」,「研究生」人數也不算在各校招生人數範圍內,各校要不要招收「研究生」、要招收多少「研究生」,一切都由各大學自行判斷。私立東京福祉大學就是靠著這個漏洞,從 2016學年度起大量招募「研究生」,3年內學費收入暴增 12億日圓,學費收入賺飽飽。在事件爆發之前,更曾一度成為日本全國留學生在籍人數第二多的學校。

學校失職,量產失蹤人口

其實私立東京福祉大學的校務人員早就注意到,學校開始招收「研究生」之後,很多留學生才剛到日本不久,就以求職為由說要退學。但校方選擇姑息養奸,什麼事都不做,有外國人說要申請當研究生,就幫忙辦簽證,錄取率 99%。留學生失聯了,校方也沒有盡到確實向上級通報的義務,一律將失聯學生除籍,而沒有通報是「失聯」。上述種種因素,讓私立東京福祉大學在3年「量產失蹤人口」。

TBS電視台後續追蹤報導發現,私立東京福祉大學的留學生,並非所有都是從國外入境日本展開留學生活的留學生,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前面所說的「國內升學」——日本語學校最多只能待 2年,如果語言學校課程結束前沒有辦法申請上好的學校,但還想繼續留在日本的話,現在有很多專門學校或是像私立東京福祉大學這樣,成立一堆名目招攬留學生(註:東京福祉大學除了利用「研究生」制度招募留學生之外,他們在大學部或系列學校開設各種學程來招收留學生),招到學生就可以收學費,根本不管課程內容好壞,或是適不適合留學生。受訪的前私立東京福祉大學留學生就說,去學校想上課也聽不懂,乾脆不去學校上課(專心打工),反正學校也沒在管。

學校聯手仲介,形成學工產業鍊

不僅如此,本站之前曾經報導過的旭川日本語學校,則是學校和仲介聯手,校方以「收取學費」為由居中斡旋,把沒有辦法按時繳清學費的留學生們,送去鄰近的便當工廠,或派專車送去自己名下的工業廢棄物處理廠超時工作,助長他人違法工作,還將學生打工所得作為學費收進自己口袋,變相收回扣。在事情爆發之後,學校經營者遭到逮捕,但把校方逮捕了,就能解決留學生淪為學工的問題嗎?

「30萬人計畫」為什麼會走歪路?

熟知日本留學生政策的東京工業大學准教授佐藤由利子指出,「30萬人計畫」最初確實是要吸引海外優秀人才沒錯,但這個政策發展到後來會走樣,和 2011.3.11東日本大地震有關。

她解釋道,原本日本境內的留學生就是以中國、韓國等漢字圈的留學生為主,但 3.11之後漢字圈的學生是跑得最快的,原本預定要到日本留學的學生也相繼取消,所以日本語學校為了要招生,開始將目光擺在非漢字圈的留學生身上,透過掮客以「就算沒有錢,在日本也可以邊打工邊賺學費和生活費」為號召,吸引到大批非漢字圈的留學生。然而,非漢字圈的留學生本來在學習日文上,就需要比漢字圈的學生更多的時間,但這些來自非漢字圈的留學生又需要花大量時間在打工上,學習成效很差,就變成現在這樣,很多學生就算在日本語學校上了 2年的日文課,日文能力還不夠好,所以考不上好的學校。能夠接收這些學生的學校,就只剩下東京福祉大學這種學店。

偏鄉地區也在蓋日本語學校

此外,長期關注留學生及技能實習生淪為奴工議題的記者出井康博也指出,過去日本語學校多半是座落在容易找到工讀機會的都市為主,但最近卻陸續傳出偏鄉地區新成立日本語學校。例如:2015年在奄美大島、2016年在佐渡島等離島,還有 2017年東京都奥多摩町將廢棄中學改建為日本語學校、2018年岡山縣瀬戸内市將廢棄小學改建為專門招募留學生的專門學校等例子。

出井康博以家鄉岡山縣瀬戸内市為例,瀬戸内市深受人口外移、高齡化所苦,近年人口已經不到 3萬8,000人,當地特產牡蠣,牡蠣養殖場面臨人手不足的狀況。因此,地方政府打著「用留學生活化地方(留学生で町おこし)」的盤算,透過成立專收留學生的學校,吸引外籍青年人口入住當地,課餘期間可以幫忙採集牡蠣,把空的房子轉作留學生宿舍,還可以解決空屋問題,真是一兼二顧,摸蜊仔兼洗褲。

man with backpack beside a books
Photo by Redd on Unsplash

在「30萬計畫」達標之後

在「30萬人計畫」政策下,日本政府想要達成「30萬人計畫」目標,就需要足夠的教育機構大量招募留學生。廣設日本語學校,就成了達成這個目標的手段之一。但同時,政府沒有餘力也沒有配套措施可以監管這些學校招收外籍學生的狀況,就會導致惡質學店的出現,靠著招募外籍學生賺取學費,或甚至介紹學生去合作夥伴打工,藉機賺取回扣。就算不是學校介紹學生去打工,學生早上上課,晚上上大夜班,根本沒時間睡覺,一早又要去學校上課,就只能在上課時間打瞌睡。面對這樣的狀況,校方真的無法處理,只能放任學生不管嗎?

或許是因爲「30萬人計畫」後期有越來越多批評聲浪質疑,日本政府放寬留學簽證限制,以衝高留學生數作為單一目標,變相助長地方仲介、掮客鼓吹「假留學真打工」,甚至由「仲介 — 學校 — 企業」聯手形成一條龍的學工產業鍊。眼見「30萬人計畫」一定能如期(甚至提早)達標,在計畫表定結束前,勢必要提前規劃後「30萬人計畫」時代,該如何解決缺工問題。

新成立的「特定技能」制度能拯救學工?

就在這個時間點,日本政府突然且迅速通過「特定技能」新制,就讓外界質疑,是不是希望讓「特定技能」取代「假留學真打工」的情況。畢竟,「特定技能」制度在名稱上雖然看似延續「技能實習生」的稱呼,但「特定技能」開放的業種比「技能實習生」來得多,甚至像便利商店、外食餐飲業這種,過去只能靠「留學生」幫忙打工的服務業,也納入「特定技能」的範圍內。便利商店、外食餐飲業正是缺工問題嚴重,大量聘僱「留學生」而為人詬病的目標。

然而,「特定技能」制度上路後可說是雷聲大雨點小,上路至今即將邁入第 4年,卻離預期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不全然是疫情因素(基本上疫情還救了「特定技能」一把)。關於「特定技能」的問題,有待下回分解。

疫情期間強化邊境管理成特效藥

雖然「特定技能」制度不能馬上解決,日本社會這幾年來利用「留學生」填補底層勞動力的問題。但 2020年疫情爆發後,隨之而來的邊境封鎖政策,卻意外成為能有效阻擋這條學工產業鍊的特效藥。

根據JASSO日本學生支援機構的統計,2020年5月在日本境內的外籍學生人數降到 27萬9,597人,比前一年同期少了 32,617人(10.4%)。此外,雖然非正規課程(例如:大學獨自招收的「研究生」)及日本語學校的學生人數大幅減少,大學、短期大學及專門學校的正規課程留學生人數卻有所增加。

這是因為各國在疫情下強化邊境管理,非正規課程的留學生會先喊卡,導致留學被迫提前終止或無法入境日本;相對之下,正規教育課程的留學生影響相對較少(比較不會有留學簽證被取消的狀況),原本已經在日本境內的留學生,也可能會因為考慮疫情期間的移動成本,選擇留在日本繼續升學。

目前最新統計數據只有到 2020年,2021年的統計最快可能要等到今年 3月才會出爐,但可以預期 2021年在日本境內的留學生人數,也不可能回到 2019年以前那樣。後疫情時代是否能改善「留學生」儼然成為日本社會不可或缺的勞動力來源的現狀,仍有待觀察。

下一集:【特輯】在日本的外籍移工(下)「特定技能」制度可望擴大實施

本文授權友站《地球圖輯隊》拆成兩集,經編輯後轉載。


參考資料:

  1. 「『留学生30万人計画』の骨子」とりまとめの考え方
  2. 「留学生30万人計画」骨子 検証結果報告
  3. 「留学生30万人計画」の意味と課題
  4. 和歌山大学の留学生と国際教育
  5. 「外国人留学生在籍状況調査」及び「日本人の海外留学者数」等について
  6. 2019(令和元)年度外国人留学生進路状況・学位授与状況調査結果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