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走進現場】超過4000天的堅持,反沖繩美軍基地的邊野古靜坐抗爭持續進行中

回到第 1 頁閱讀:抵抗邊野古擴建工程的靜坐抗議(1/2),全文共 2 頁

安和棧橋的牛步

事實上,關於普天間基地移轉、邊野古填海造陸工程的抗議行動,除了史瓦普營區砂石車進出口的靜坐抗議外,名護市的安和棧橋也是反對邊野古填海造陸工程的抗議地點。

安和棧橋是琉球水泥(琉球セメント)的棧橋,安和(Awa)雖然和邊野古同屬名護市,但卻分屬沖繩本島的兩側,中間有山脈相隔,車程約半小時。日本防衛省和琉球水泥簽約,租用琉球水泥的安和棧橋,將邊野古填海造陸用的砂石透過安和棧橋從海上接到陸地,再運往邊野古。而抗議民眾在安和棧橋進出口採用的抗議手段稱為「牛步」——像牛一樣龜速地在進出口閘門來回走動,影響車輛進出。

去(2024)年 6 月 28 日,安和棧橋前的「牛步」抗議行動曾發生警備人員和抗議民眾發生意外,造成一死一重傷的憾事,導致安和棧橋的砂石搬運工程暫停 54 天。筆者在實際前往安和棧橋之前,曾聯絡一名住在名護的獨立記者,想了解目前安和棧橋的狀況。對方表示,現在雖然重新啟動安和棧橋的砂石搬運工程,但戒備已經比以往更加森嚴,警方執法的態度也比過往更加強硬,一旦當天決定要「排除」抗議民眾,民眾就無法繼續在門口「牛步」表達抗議。

所以原先對於實際進到現場後,能不能看到「牛步」有所擔心。所幸拍攝當天真能在現場親眼見到「牛步」的狀況——只要路口的鈴聲響起,就表示有民眾正準備穿越安和棧橋前的路口,也就是警方開放讓民眾「牛步」拖延砂石車進出的時候。

在安和棧橋出入口嚴加戒備的沖繩縣警。
排隊等待右轉進入安和棧橋作業區的車輛。國道 449 號車流量不少,只要工程車輛在路口等待右轉,整個車道就會動彈不得。
安和棧橋的「牛步」抗議行動在去年發生死亡事故後,現在路口處多了橘色網狀簾幕,防止抗議民眾進到車道。但警方又會適時開放一個缺口,讓抗議民眾「牛步」抗議,形成雙邊彼此的默契。
一旦沖繩縣警方拉起橘色網狀簾幕,就是工程車輛魚貫進入安和棧橋的時間。
或許警方在大熱天站崗也很無聊,又或許是想要掌握情資,筆者在現場拍攝期間,接連有沖繩縣警跑來搭話,先說「以前好像沒有看過你」,而後又提醒筆者小心中暑。和短時間待在現場的筆者相比,怕被人識出真實身份、全身包緊緊的警察才更需要擔心中暑。
安和棧橋前的國道 449 號車流眾多,有不少工程車輛往返。
安和棧橋的位置就在琉球水泥公司的正門前,日本防衛省也是向琉球水泥租用棧橋,用來搬運邊野古填海造陸用的砂石。
從安和棧橋的方向即可清楚看見琉球水泥的工業區。

看不見盡頭的邊野古填海造陸工程

沖繩縣曾在 2019 年 2 月舉行的 縣民公投,共有 7 成以上(72.15%)民意明確反對邊野古的填海造陸工程,但這並沒有阻擋工程進行的法律約束力。沖繩縣政府雖然為此向中央政府提出多個法律訴訟,但截至目前 全部是沖繩縣政府敗訴,甚至開創日本憲政史上 首次由日本中央政府「代執行」地方職權,由日本政府依法代替沖繩縣政府批准邊野古工程變更案,並獲得司法機構背書的先例。現在就連沖繩縣政府,都沒有其他管道可以透過司法途徑阻擋邊野古填海造陸工程的進行。

雖然邊野古填海造陸工程已經開工多年、基地外的靜坐抗議行動也已經突破 4,000 天大關,但距離完工的那天依舊遙遙無期。按照目前規劃,至少還需要 12 年才可能完工。

工期會拖這麼久,並非因為抗議民眾的靜坐抗議,或是「牛步」抵抗工程進行,而是邊野古「先天不良」的缺點——駐日美軍史瓦普營區機場跑道擴建案的填海造陸預定地的大浦灣,地盤相當軟弱有如「美乃滋狀」,必須先強化地盤結構才能完成填海造陸工程。按照日本防衛省目前公布的工程計畫,需要將7萬多根砂樁打入大浦灣的地盤,才能可實現。雖然將砂樁打入地盤的「砂樁排水工法」(sand drain method/サンドドレーン工法)並非全新的工法,但日本過去只有將砂樁打入 70 公尺深處,但大浦灣的地盤強化工程最深須達海平面下 90 公尺,也令外界擔心工程是否能如期進行。回顧普天間機場轉移案、邊野古填海造陸工程的歷史,大浦灣地質不適合填海造陸,也是開工之後才發現的「事實」。在日本防衛省的所做所為難以獲得沖繩縣民認可的情況下,也難免令民眾擔心或質疑,大浦灣地質強化工程期間是否又會再度發現「新事實」,需要增加工程內容才有可能打造出看不見工程盡頭的 V 字跑道?

實際上,就算邊野古填海造陸工程如期完工,順利打造出 V 字跑道,駐日美軍也不可能將普天間機場的所有業務轉移到邊野古的新跑道。原因無他,邊野古的 V 字跑道只有 1,800 公尺,這個跑道長度對於美軍軍機來說實在太短了。普天間機場的跑道有 2,800 公尺、駐日美軍嘉手納基地的跑道更有 3,700 公尺。邊野古的 V 字跑道只有 1,800 公里的程度,甚至連沖繩境內的民航機場都不如。所以就連美方也曾懷疑邊野古是否能作為普天間機場的替代方案,跑道太短、地盤軟弱需要定期檢修,萬一被敵軍飛彈打中就很難繼續運用。

邊野古的環境保育問題,也是抗議團體關注的焦點之一。邊野古附近海域有廣大珊瑚礁群,也有儒艮等稀少動物的棲地。填海造陸工程開始之後,已經發現移植的珊瑚白化、儒艮死亡,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已經難以恢復原本的樣貌。日本政府運到邊野古填海造陸的砂石,部分取自沖繩本島南部的系滿市或是八重瀨町,這些都是沖繩戰役激戰地點,當地砂石當中非常有可能包含沖繩戰役罹難者的遺骨,引發沖繩當地的遺骨收集志工(ガマフヤー/gamafuya)們的反彈。

或許,當初為了遷移普天間機場,急著尋找替代方案而選定邊野古,打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邊野古不像普天間機場所在的宜野灣市,人口密度高、周圍民宅眾多,會受到飛機起降噪音問題影響的民眾較少。但沖繩縣民的要求從來沒有改變——減少沖繩縣內的駐日美軍基地面積,降低沖繩縣民的負擔,而非在沖繩縣內興建另一座駐日美軍專用的機場。今天就算不是選定邊野古作為普天間機場的替代方案,在沖繩縣民實際感受到駐日美軍帶來的危害有所減少之前,沖繩縣民的抗議都會持續下去。

(終)

參考資料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