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目錄
想知道關於SEKAI HOTEL的介紹,請到主站【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閱讀正文《【現場直擊】打破飯店印象的SEKAI HOTEL,整個社區都是大家的旅館》
這是關西電視台《報道ランナー》的外景介紹,出這外景的美日混血音樂家Morley Robertson好像小有名氣(但在這之前我不認識他)。在這 15分鐘的介紹中,Morley Robertson和SEKAI HOTEL的公關先到了SEKAI HOTEL布施的商店街,覺得SEKAI HOTEL將整個商店街看成一個飯店的想法實在太酷啦。再加上SEKAI HOTEL的理念和我不謀而合,我不是一個喜歡「出去玩」的人,比起出去玩,我更喜歡跳脫日常生活範圍(非日常)過著日常生活,又或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偶爾加一點「非日常」的元素。我的人生哲學就是
「非日常的日常」與「日常的非日常」
不管是「非日常的日常」,還是「日常的非日常」,對我來說只要能達到這個境界,生活就已經很快樂、很放鬆了。
回到SEKAI HOTEL的話題,對於老外來說,出國觀光時總會希望多貼近當地人的日常生活一點,想知道當地人都是怎麼過日子的,而SEKAI HOTEL將整個商店街看成一個飯店,讓旅客在商店街裡找吃的找用的找玩的,不正是和當地人一起生活嗎?
在節目的後半段,Morley Robertson和SEKAI HOTEL的公關來到SEKAI HOTEL西九条,SEKAI HOTEL西九条和SEKAI HOTEL布施是很不一樣的風格——SEKAI HOTEL布施是商店街,SEKAI HOTEL西九条則是深入當地住宅區,而且一次日租一整棟家庭式長屋,這對於老外來說一方面可以體驗住在「日本人家」的感覺,另一方面一次包整棟有客廳、又可以多人住在一起。一般如果是住飯店的話,日本的飯店多半都是兩人房,很多人一起去日本玩,勢必要兩兩拆房睡。
但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在最後,Morley Robertson到西九条的懷舊風咖啡廳和老闆娘大唱卡拉OK的片段。從咖啡廳老闆娘的對話和表情可以看出,老闆娘真的很高興SEKAI HOTEL幫她們帶來人潮,即使和老外們語言不通,但靠著比手畫腳也能點餐,看得出老闆娘真的很享受和老外們互動的過程。
SEKAI HOTEL這件事就這樣一直被我放在心上,直到最近到了大阪後,決定要趕快和朋友約個,如果她能帶我走訪SEKAI HOTEL就太好了(雖然我問她之前並沒有抱太多期望)。從實習生口中一定能聽到更多SEKAI HOTEL的故事,而且我也想看看她眼中的SEKAI HOTEL以及周邊環境長怎樣。
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這件事情後來有點鬧大,SEKAI HOTEL內部的人都知道有個台灣人對於SEKAI HOTEL很感興趣,然後好像可以寫文章幫忙介紹SEKAI HOTEL⋯⋯這完全已經超乎我預期,因為一旦被對方發現,不只文章不寫不行,還不能亂寫啊⋯⋯
2019.3.26 クジラ說明會
是的,我去聽了SEKAI HOTEL母公司「クジラ株式会社」的企業說明會⋯⋯這是事情鬧大的源頭⋯⋯
先說,我本來沒有要去的,因為那天的「說明會」其實是實習生說明會,只是在實習生說明會之前,還有一場針對業界的企業說明會。我又沒有要去實習,又不是什麼企業,幹嘛去聽什麼企業說明會,感覺去聽就會被拉下來問要不要當實習生(NO)。因為種種因素,和友人約三月底一起去SEKAI HOTEL走走,不知不覺三月就只剩下一週了呢!一週七天,選項比較少比較好挑兩個人都有空的時間沒錯,忘記是在哪個moment,就被邀去聽企業說明會,「聽完會比較清楚」,真是謝囉⋯⋯
結論就是我真的有去聽說明會,但企業說明會一結束台下所有人都走了,所以我也順理成章地跟著離開現場。回想起來還慶幸自己有去,因為在企業說明會上可以很清楚知道這家新創公司的理念和目標是什麼(當然還有他們的事業內容有哪些,這反倒是其次),而且他們在做的事情是真的都有照著他們理念和目標在走。要說是務實嗎,我覺得クジラ株式会社社長的行動力很驚人,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就放手去做,在底下工作的員工和實習生也是如此,比起因為要幹嘛而幹嘛,他們是知道自己在幹嘛而幹嘛,大概是這樣。
回上一頁:「非日常的日常」與「日常的非日常」
2019.3.30 SEKAI HOTEL西九条
終於來到SEKAI HOTEL了!雖然原本比較想去SEKAI HOTEL布施看看(完全是因為關西電視台《報道ランナー》的關係),但友人和西九条比較熟(布施才剛成立不久),所以就一起來西九条走走。
一到西九条,友人在路上馬上就遇到身穿SEKAI HOTEL工作人員衣服的朋友。我事前沒有想到說友人真的要帶我去看客房長怎樣(這部分我事前完全沒有說),我們到「飯店櫃檯」報到後,友人就在問說今天有哪些客房是空的可以帶我去看看。
不知道友人是算好時間還是怎麼樣,我們一去正好值班的工作人員剛打掃完(有空房、也可以看),友人便拿了兩把暫時是空房的鑰匙(晚上有房客入住,但還沒到check-in時間),以「檢查有沒有掃乾淨」的身份帶我去「逛逛」。
第一站:大福湯
我事前有先用GoogleMap找過大福湯的位置,但因為街景車跑太快,開街景只能相差一個巷口的照片而沒有近照,害我以為它該不會是隱身在巷弄那種超隱密的錢湯(我去過一次這種的)。結果大福湯根本就在超寬敞、整條路空蕩蕩的大馬路上啊!
本來想看看大福湯最後送印的折頁的(我只有給文字檔,沒有看過最後排版的樣子)但看到它是關的有點小開心,因為友人事前有問我要不要一起去泡湯(我認真不想⋯⋯泡湯這種事情和家人就算了,和朋友去真的是怪尷尬,看哪裡都不是,我寧可一個人和一群歐巴桑一起泡反正沒人認識我)
第二站:牡丹(Botan)
只是路過而已,有房客入住中。
第三站:月(Tsuki)
SEKAI HOTEL西九条每一棟的名字都很日式,很後悔一開始很拘謹不太開拿起相機狂拍,後來友人說可以盡量拍時才知道,她帶我看房間(沒有別的意思)就是要讓我拍啊啊啊啊啊啊
下一頁:第四站:菖蒲(Ayame)
第四站:菖蒲(Ayame)
通往下一站的路上⋯⋯
回上一頁:第四站:菖蒲(Ayame)
第五站:ima和「柳」(Yanagi)
一開始友人和我說,要帶我去看她們辦的社區活動。一開始也沒想那麼多,只想著今天是什麼日子為什麼會辦活動。一到ima正看到一群身穿SEKAI HOTEL工作人員衣服的「大哥哥大姊姊」帶著小學生們像是要去郊遊一樣ima裡面衝出來,對著我的友人大喊「OO老師」,我這才意識到原來這個「社區活動」就是SEKAI HOTEL實習生們週末陪當地小朋友玩團康。
當天的課程內容是製作手工書,趁「大哥哥大姊姊」帶著一群小朋友到隔壁神社拍照(應該是)的同時,友人快速帶我逛了一圈ima,出來時正好孩子們也拍完照回來了。
雖然不清楚具體而言的課程內容是什麼,但桌上有簡易的英文句子,教小朋友怎麼講「春天來了」、「櫻花開花了」之類的英文要怎麼說(後悔沒有拍下來,沒有背下原句),基本上會配合當時的節日或活動,教小朋友該如何和別人介紹自己的文化,或認識外國文化這樣。友人之前在SEKAI HOTEL實習的工作就是教小朋友英文、帶團康,現在的她已經取得正式的英文老師資格,可以到國中和高中教書。
我問友人,她們是怎麼樣宣傳這些活動,讓當地小朋友(以及他們的家長)知道有這個活動的。發傳單這種事情當然不會少,但我覺得不可能只有這樣就能找來這麼多小朋友。友人的答案完全沒讓我失望,ima之前好像是一個居酒屋還是酒吧之類的空間(總之是餐飲業),現在ima裡面還留有一台雙淇淋機,當時他們就是靠發免費霜淇淋這招,吸引到小朋友的(做得真好)
下一頁:第六站:三太章魚燒
回上一頁:第五站:ima和「柳」(Yanagi)
第六站:三太章魚燒
其實本來要直接去咖啡廳的,但因為我還沒吃午餐(我到現在還是不能適應日本人和我約 12:30或 18:00是要大家自己吃飽再來的意思),咖啡廳只剩下咖哩飯(而且好像是要特別準備的樣子),所以就先來吃章魚燒墊墊肚子。
第七站:ニューマコ咖啡廳
就是那個我在關西電視台《報道ランナー》看到的咖啡廳(其實上面的章魚燒店也有在《報道ランナー》軋一角)!在店裡坐滿久的,老闆還請吃糖果和柳丁(完全拜友人之福)
還看到SEKAI HOTEL的工作人員週末結算SEKAI PASS費用的瞬間XD
回上一頁:第六站:三太章魚燒
2019.3.31 SEKAI HOTEL西九条
從這個標題就知道,是的我隔天又去了一次SEKAI HOTEL西九条。原因單純是因為,晚上回家寫稿發現照片不夠(因為友人在旁邊,所以拍照很節制,如果是我一個人的話就不會這麼拘謹XD 拘謹到照片拍不夠⋯⋯)另一方面,昨天傍晚下雨,但我和友人都沒帶傘,所以和飯店櫃檯借傘。
原本應該是友人送我到車站之後(這也是為什麼我沒有辦法留下來繼續拍照的理由),她再把傘還回飯店櫃檯(晚上她正好和其他人有約,所以還會留下來),然後傘就⋯⋯跟著我進了驗票口才發現手上多了一把傘⋯⋯
下一頁:2019.3.31 SEKAI HOTEL西九条(二)
回上一頁:2019.3.31 SEKAI HOTEL西九条(一)
下一頁:2019.3.31 SEKAI HOTEL西九条(三)
回上一頁:2019.3.31 SEKAI HOTEL西九条(二)
回上一頁:2019.3.31 SEKAI HOTEL西九条(三)
2019.3.31 SEKAI HOTEL布施
從西九条到布施,搭阪神還不用換車XD
下一頁:寫在最後⋯⋯
寫在最後⋯⋯
《【現場直擊】打破飯店印象的SEKAI HOTEL,整個社區都是大家的旅館》這篇是繼上一篇《柴谷宗叔和日本第一間專為LGBT成立的佛寺「性善寺」》實際走訪現場,還在主站跟這個Publication各出一版的文章。也是因為這樣才確立這邊就是主站的B面,一個我閒閒沒事想發照片和廢文的空間。
雖然目前沒有要實際走訪哪個地方寫稿的計畫(暫時沒有想寫的題材,明天開學後也不一定有時間寫),假如真的有的話,希望自己不要再跑兩次。上一次性善寺的文章,第一次是提前去探路,第二次就是正式上場一次搞定。這次SEKAI HOTEL有點尷尬,去了兩次的理由是因為照片拍不夠(到現在還是覺得很瞎,也不敢讓友人知道我隔天又去了一次)。
而且,SEKAI HOTEL這篇後來寫的方向和我原本計畫的完全不同。
本來我是想從「地方創生」的角度來寫,事前也準備了一些問題想問,但實際走訪時因為是朋友帶著我逛,所以我只能從她口中得知她知道的事情。當然我也可以事後再問SEKAI HOTEL的人,但或許這麼做我就會得到很官方很制式的答案。就結果論來說,我覺得朋友帶我逛一圈,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就是知道ima和這些實習生在幹嘛。因為這些資訊在網路上完全都沒有公開,就連參加企業說明會時也都沒有提到,只知道他們有很多實習生,然後整個公司平均年齡竟然只有 28歲。
朋友帶我逛完一圈的當晚,我心想死定了,照這樣下去我寫出來的文章已經和我原本想像中的不一樣,但又搞到整個SEKAI HOTEL的人都知道我是誰,不寫不行。這才決定放下原本想像中的文章脈絡,重新看過一次所有和SEKAI HOTEL有關的新聞、電視介紹以及官網,從頭開始寫,邊寫邊想還有哪些素材要加入,還要帶到哪些內容,而完成了最後的成品。
雖然最後動筆算是一氣呵成一次到位,但連自己都覺得文章長度太長(這篇也是,反正是B面嘛),認真需要思考以後自己還要不要寫這種實際走訪的文章。希望這次只是因為SEKAI HOTEL剛好有很多可以寫的點,不然性善寺那篇後來將兩邊整合後也沒有這麼長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