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

從菅義偉延續到岸田文雄的重點政策「小朋友廳」更名風波也和統一教有關?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嫌犯山上徹也槍殺以來,犯案動機疑似涉及山上徹也的母親所屬的異端信仰,假宗教真斂財,讓舊稱「統一教」,現已改稱「世界和平家庭聯合會」再次受到各界關注。其中,「世界和平家庭聯合會」與自民黨政權間的關係,也是一大焦點。

目前傳出,前陣子吵得沸沸揚揚的「小朋友廳(こども庁)」在上路前夕突然改為「小朋友家庭廳(こども家庭庁)」的爭議,背後也有「世界和平家庭聯合會」勢力介入,引發話題。

Photo by note thanun on Unsplash

從菅義偉到岸田文雄的施政重點

「小朋友廳」可說是菅義偉短短一年的首相任期間,相當重要的政策。「小朋友廳」議題的熱度之高,讓去年自民黨黨魁選舉的 4位候選人當中,除了高市早苗以外,河野太郎、岸田文雄及野田聖子通通表態聲明,自己當選後一定會盡快設置「小朋友廳」。岸田文雄當選後,更任命野田聖子擔任小朋友政策擔當大臣(こども政策担当相),顯見自民黨內部對於達成菅義偉重點政策之重視。

不過這個「小朋友廳」最早並不是菅義偉發起的,而是 2019年3月參議院改選時改披自民黨戰袍,靠著網路空戰優勢一口氣拿下 54萬票,風光成為自民黨內得票數第 2高的山田太郎。

發起人其實是自民黨參議員山田太郎

去年(2021)1月,山田太郎拜會菅義偉,向菅義偉提出「小朋友廳」的構想後,以菅義偉為首,內閣和自民黨內部很快地就動了起來,要儘速成立「小朋友廳」。

對於山田太郎來說,曾是單親家庭扶養長大的他,相當關注單親家庭、虐待兒童及小朋友貧困等問題。日本近年接連爆出多起虐待兒童的社會案件(例:2018年3月東京都目黒區的船戸結愛、2019年1月千葉縣野田市的栗原心愛),多起悲劇的背後,其實都有機會再情況變得更糟之前,由行政部門介入協助,卻因為各個行政部門間的協調出了問題,而一再錯失搶救機會。

為什麼需要「小朋友廳」?

「小朋友廳」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行政組織的問題:目前日本關於兒童的相關政策,分散在厚生勞動省、文部科學省、內閣府等部會,透過成立一個「小朋友廳」的中央行政組織,也許就能解決各部會之間橫向溝通的問題。

菅義偉擔任首相期間,指派河野太郎擔任行政改革大臣,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要解決行政部門橫向溝通不良的問題。不難想像為什麼菅義偉聽到山田太郎提案的「小朋友廳」會如此感興趣,迅速要求底下各部會動起來。菅義偉也在去年 3月的自民黨大會的演說上,對外表明自己要推動「小朋友廳」的決心。

所以日本行政部門在小朋友的政策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先撇開「到底幾歲才算小朋友?」的問題。從幼托整合的角度來看:

保育所、幼稚園、認定幼兒園,3種幼托機構分屬 3個不同的中央主管單位,完全沒有整合在一起。撇開幼托問題,其他和兒童有關的政策如:

不僅如此,貧困、家暴、虐待兒童等社會問題有高度相關性,家庭狀況是用來判斷小朋友在家是否遭受疏忽照顧(neglect)的重要指標。然而在日本,負責處理兒虐問題的兒童相談所(児童相談所)屬於厚生勞動省,貧困、家暴問題則屬於內閣府,要提早發現學童狀況要靠學校通報(上級為文部科學省),嚴重一點甚至需要警察廳或法務省介入,這些通通分屬不同的主管機構。

想成立「小朋友廳」,然後呢?

總而言之,設置「小朋友廳」基本上最主要的理由和目的,就只是要解決行政部門橫向溝通不良的問題,所以需要組織改組。接下來的問題就會是:

  1. 假如真的成立了一個「小朋友廳」,比起現狀可以改善多少?真的能夠解決上述問題,提出更貼近小朋友、更友善小朋友的政策嗎?
  2. 要成立新的省廳,錢從哪裡來?
  3. 成立新的省廳的話,人從哪裡來?是要整併原本這幾個行政部門的公務員,還是要另外招聘相關專業背景的公務員?

目前「小朋友廳」的討論方向,還只停留在組織改革的面相。「小朋友廳」是否能照預期,從小朋友的最佳利益出發,整合小朋友相關政策,發揮功效,可能要等「小朋友廳」實際上路之後,才能評價。

「小朋友(家庭)廳」更名風波

正當「小朋友廳」籌備過程如火如荼進行時,乍看一切都相當順利,卻在去年底突然爆出更名風波。

早從菅義偉拍板要推「小朋友廳」時,對外一直都是使用「小朋友廳(こども庁)」這個名字,但卻在去年 12月14號傳出要改名字。當時《共同通信社》報導指出,為了顧慮黨內重視傳統家庭價值觀的保守派,自民黨內部有意要將「小朋友廳」更名為「小朋友家庭廳(こども家庭庁)」。消息一出,自民黨黨內隔天(2021.12.15)的會議上,就真的把「小朋友廳」改成「小朋友家庭廳」了。

黨內讀書會曾特別改成「小朋友廳」

早從自民黨內籌備「小朋友廳」初期,就擔任黨內議員讀書會講師的風間暁指出,自民黨內最早最早真的使用過「小朋友家庭廳(子ども家庭庁)」這個名字。但對於她或是其他同樣在小時候曾在家庭內受過虐待的倖存者來說,「家庭」就等於「地獄」,看到「小朋友家庭廳」這名字,只會讓他們想到「小朋友地獄廳」,所以希望可以把「家庭」這兩字刪掉。這項提議當場就通過了,大家還說這是為了小朋友成立的省廳,當然要以小朋友為優先,乾脆連名字都用小朋友易讀平假名標示成「小朋友廳(こども庁)」。而且當時自民黨內真的是迅速改,隔天這個黨內的讀書會就直接改名成「邁向創設小朋友廳(こども庁創設に向けて)」。

怎麼知道,原本大家討論好的事情,突然一則新聞跳出來,完全無視於大家討論的過程,名字就這樣被改回去了。風間暁更為此發起線上連署,希望喚起各界重視這個議題。

冠上「家庭」兩個字的問題點

從「小朋友廳」變成「小朋友(家庭)廳」的問題有 3:

第一,強化養育子女是家庭責任的傳統觀點,把教養子女的工作推到家庭身上,而不是從社會的角度出發,把培育下一代的工作交由社會整體來承擔。如果認為小朋友相關業務會和家庭有關,那為什麼不冠上「學校」2個字,把名稱改為「小朋友家庭學校廳」?只有特別冠上「家庭」2個字,這背後隱含的觀點就是在強調,養育子女是家庭的責任,這是非常典型的保守傳統家庭價值觀的思維模式。不僅如此,「小朋友廳」變成「小朋友家庭廳」,主體就從「小朋友個人」變成以「有小孩的家庭」為單位,如此一來就不是以小朋友為權利主體,不合當初想要成立一個小朋友權利為優先的宗旨。

第二,整個過程相當不尊重當事者的意見。倖存者已經表明,如果真的是要站在小朋友的觀點,這個機構未來也要服務受虐兒的話,就不該擺上「家庭」2個字。必須要降低讓受虐兒或無家可歸的孩子也能放心求救的門檻,這名字會讓他們覺得「求救之後一定會被帶回家」,他們就不可能求救。如果「小朋友廳」真的是一個要以小朋友為優先的省廳,就應該要以小朋友為重。名稱上不放「家庭」不等於不重視家庭,而是在這個省廳裡面,以小朋友為主體的概念比家庭更重要。

第三,也是最近才爆出的,自民黨在短期內迅速把名稱更改成迎合黨內保守派意見的名字,這中間是否有宗教勢力的介入?自民黨內有不少議員都有參與「日本會議國會議員懇談會」 、「神道政治聯盟國會議員懇談會」等與保守派團體往來密切的組織。安倍晉三的槍擊案後,自民黨內保守勢力與宗教團體間的關係也受到矚目。就有人發現,創辦統一教(現已改名為「世界和平家庭聯合會」)的文鮮明所成立的國際勝共聯合,他們的機關雜誌《世界思想》今年 1月的主題就是在講把「小朋友廳」改回「小朋友家庭廳」的重要性。雖然不能單憑這樣的內容,就質疑是國際勝共聯合案中施壓自民黨內保守派,但時間點過於巧合,不免令人起疑。

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目前規劃的「小朋友(家庭)廳」組織架構(2/2)

回上一頁:「小朋友(家庭)廳」更名風波(1/2)

總而言之,新設「小朋友(家庭)廳」的相關法案已在今年 2月25日通過閣議決定,5月17日通過眾議院表決、6月15日通過參議院表決,法案已經正式通過了。最快將在明年 4月正式成立「小朋友(家庭)廳」,也許在正式成立之前,還有修改組織名稱的機會。催生「小朋友廳」的山田太郎也承諾,不應該叫「小朋友家庭廳」,他會為了改回「小朋友廳」的名字奮戰到最後一刻。

目前規劃的「小朋友(家庭)廳」組織架構

雖然「小朋友(家庭)廳」打從一開始就是朝著組織改組的方向進行,但到底是要怎麼個組織整併法,都還在討論。目前經過了一年多的討論,首相都從菅義偉換成岸田文雄,「小朋友廳」的組織架構終於越來越明確。

目前的規劃是,內閣總理大臣底下設有兒童政策擔當大臣(子ども政策担当大臣),也就是現在野田聖子的角色。兒童政策擔當大臣的底下有一個「小朋友(家庭)廳」和「小朋友(家庭)廳長官」。「小朋友(家庭)廳」另設有「小朋友家庭審議會(こども家庭審議会)」,由省廳與有志之士共同商討關於小朋友或養育下一代的相關議題,不排除會直接聽取小朋友的意見。

此外,「小朋友(家庭)廳」將有 300名左右的職員,主要是從厚生勞動省及內閣府的相關部門整併而成,至於文部科學省中關於小朋友的政策或部門,則不會併入「小朋友(家庭)廳」當中,而是和「小朋友(家庭)廳」密切合作。

幼托整合再次失敗

這其實反映的是,日本政府想要「幼托整合(幼保一元化)」卻再一次失敗。因為文部科學省負責的業務內容還是沒有辦法和其他省廳整合,為了要加速成立「小朋友(家庭)廳」,只好先放掉文部科學省,只有整合內閣府和厚生勞動省,再讓新成立的省廳和文部科學省密切合作。

承前,日本「幼稚園」是歸文部科學省管,「保育所」則歸厚生勞動省管,幼稚園和保育所不只主管機關不同,收的兒童年齡及適用對象都不同。長期以來,就一直有希望能整合幼稚園和保育所的聲音。2003年小泉純一郎執政時期,再度讓「幼托整合(幼保一元化)」的話題浮上檯面。然而,幼稚園和保育所長期分屬兩套不同體系,也各自有全國性的同業組織,說要把兩邊合併,兩邊都跳腳。結果就是,幼稚園和保育所不合併,但另外成立一個綜合性的機構,也就是 2006年推出的「認定幼兒園(認定こども園)」。如此一來,事情反而變得更複雜,因為認定幼兒園是歸內閣府管,原本只是文部科學省和厚生勞動省「雙重行政」,現在一口氣變成「三重行政」。

「小朋友(家庭)廳」下設三大部門

目前規劃,「小朋友(家庭)廳」裡面有 3個部門,分別是:

日本大學教育行政學教授末冨芳指出,未來各地方政府的「小朋友家庭中心(こども家庭センター)」如果可以納入「小朋友(家庭)廳」傘下,由「小朋友(家庭)廳」在各地方成立一站式的小朋友家庭中心,並配有相關專業的工作人員,也許能有效改善現狀。此外,「小朋友(家庭)廳」也具有小朋友政策司令塔的效用,其他省廳的政策如果從小朋友的角度來看不夠充分,就可以行使勸告權,要求改正(但沒有強制力)。末冨芳也指出,過去日本政府的相關政策並沒有從尊重小朋友的角度出發,政府必須要改變思考方式,照顧孩子們所需的費用,應由國民全體一起來承擔,讓大家共同養育下一代才是。

「小朋友廳」今後的問題

以上是目前「小朋友(家庭)廳」規劃的方向。根據本次通過的新法,「小朋友(家庭)廳」每 5年必須要重新檢視現行體制,如有必須則可盡快調整組織架構或作法。

現階段「小朋友(家庭)廳」最大的問題,應該還是在財政上。原本日本政府撥給育兒的預算就偏低,雖然現任首相岸田文雄有意讓相關預算翻倍,多出來的經費要從哪裡來?還是一個問題。

除了「小朋友廳」還有「小朋友基本法」

本次立法,除了創立「小朋友(家庭)廳」所需的法律外,還有另立《小朋友基本法(こども基本法)》與修改《兒童福祉法(改正児童福祉法)》,以配合最快將在明年 4月成立的「小朋友(家庭)廳」。

《小朋友基本法》的背景可以追溯到聯合國在 1989年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日本雖然早已在 1994年簽署《兒童權利公約》,但當時認為使用現行法律就可以守護兒少權益,就這樣過了快 30年,才終於有第一部關於小朋友的個別法。時隔 30年才立法,一方面也和社會變化有關。隨著近年虐待兒童、校園霸凌、不願意去學校上學的「不登校」、自殺的青少年比例增加,即便 2016年已經修改過一次《兒童福祉法》,當時就有聲音質疑,只有修改《兒童福祉法》是不夠的。

那這次一口氣修了這麼多法就夠了嗎?其實還沒有做到最好。原本執政聯盟的公明黨提案要設立歐洲國家在 1980年代推出的「國家兒童委員會(Children’s Commissioner/Ombudsman)」作為代表兒童的國家層級第三方機構,負責監督行政、調查社會現狀、推廣兒童權利意識等。卻被自民黨內保守派議員批評這是「左派的思考方式」,目前這個案子不了了之。

本文同步刊載於《關鍵評論網》。


參考資料

  1. 【そもそも解説】「こども家庭庁」で何が変わる? 名称めぐり波紋も
  2. 「こども家庭庁」って何?子どもの権利は?財源は?
  3. 「こども庁」って本気なの?
  4. 何のため? 『こども庁』
  5. 「こども庁」創設、選挙目当てでは?仕掛け人に聞くと…
  6. 大人もかつては子どもだった……よね? 「こども家庭庁」設置の意義
  7. 「こども家庭庁」来年4月発足へ 残された課題とは 子どもの声反映の仕組みはできたが…
  8. 【詳しく】みえてきた「こども家庭庁」 どんな組織に?
  9. 子育ては「親の心」の問題か 「こども庁」に「家庭」が入った理由
  10. 地獄だった、から…「こども庁」唱えた女性、「家庭」の2文字に失望
  11. 家庭単位じゃなく、子ども個人に目を向けてほしい!再度「こども庁」に名称変更を!
  12. 「こども家庭庁」名称問題、「こども抜きで決めないで」高校生、虐待サバイバーら訴え
  13. 「子ども家庭庁」は最悪なネーミング…親の無理心中に巻き込まれる子どもが減らないワケ
  14. 「実態調べる独立機関を」 日本総研上席主任研究員 池本美香氏
  15. 子どもの権利守る独立機関「子どもコミッショナー」海外と日本の決定差:海外は体罰、貧困、いじめなど制度改善で成果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