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關西電力公司今天(7/22)正式宣布,將展開改建美濱核電廠 1 號機組的地質調查,成為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後,首次公開表明有意新設核電廠的電力公司。如果關西電力公司確定將在美濱 1 號機組場址建造新的機組,將成為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後首例。
美濱核電廠共有 3 座機組,是關西電力公司最早興建的核電廠,目前只有 3 號機組能夠商轉。這次新聞焦點的美濱 1 號機組在 1970 年正式啟用時,還將電力輸送至大阪萬博會場,相當具有指標性。40 年後的 2010 年,關西電力公司就曾表明 1 號機組過於老舊,有意置換成新機組,但隔年遇上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日本全國的核電廠除非能滿足新版核電廠安全標準(新規制基準),否則不得重啟。
美濱核電廠 1 號及 2 號機組因此在 2015 年 4 月正式除役,3 號機組則通過新制審查,目前運轉中。
點亮1970大阪萬博的美濱核電廠
雖然關西電力公司早在 2010 年就表明,有意汰換美濱 1 號機組,但新制標準和舊制差異太大,關西電力公司這次等於要從零開始展開調查。地質調查雖然是新建核電廠的第一步,但不代表就能順利邁向新設機組,光是前期環境調查,就可能需要耗費 15-20 年左右的時間。
此外,目前關西電力公司看上機組是 4 家電力公司與三菱重工共同研發的先進輕水式反應爐(advanced light water reactor, ALWR)「SRZ-1200」,但這款反應爐目前還在研發階段,預計在 2030 年代才能上路。
所以關西電力的森望社長在記者會上的態度相當保守,無法具體講出明確的時程規劃,強調會努力獲得地方民眾的諒解。同時他也談到,從 S+3E(安全 Safety, 能源穩定供給 Energy Security, 經濟效率 Economic Efficiency, 環境 Environment)的觀點來看,核電對於資源缺乏的日本來說相當重要,但要新建核電廠需要評估是否能回收投資成本,所以關西電力公司這次才會率先展開調查。
日本能源政策轉向,核電成脫碳選項
日本的核能政策在岸田文雄執政時期再度轉向,也是關西電力公司重啟調查的關鍵之一。
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後,當時執政的民主黨政權率先喊出「2030 年代核電歸零」的口號,自民黨重新執政後,也維持能源供給降低對核電的依賴,並曾表示尚未規劃新設或改建既有的核電廠機組。
不過 2021 年岸田文雄上任之後,開始強調要最大限度的活用核電,背後和烏俄戰爭爆發後化石燃料費用高漲,以及新建資料中心及半導體工廠導致未來電力不減反增有關。在淨零碳排核能就成了「發電過程不會產生碳排」的好選項。
石破茂上台之後也維持這項主張,並在今年 2 月透過內閣會議(閣議決定)修改《能源基本計畫》(エネルギー基本計画),正式刪除「盡可能降低依賴核電」的相關字句,鼓勵最大限度活用既有核電廠,汰換不適合的老舊反應爐,並在廠區內改建成新式反應爐。6 月時還表明願意補助包括核電廠在內的脫碳能源設備,新建過程中上漲的費用。
關西電力公司成核能業界領頭羊
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後,東京電力公司成了過街喊打的老鼠,關西電力公司曾成了核電市場的領頭羊。目前關西電力公司 48% 電力都是來自核電,直逼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前的佔比,2024 年度的核能發電量更來到 510.1 億度(kWh),比前一年多了 15%,是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後的最大值。
扣除掉難以符合核電廠新制、直接宣布除役的反應爐,目前關西電力公司在福井縣內 3 個核電廠(美濱、大飯、高濱)共 7 個反應爐全部通過新制審查,重啟運轉。但這 7 座機組已經有 5 座機組已經超過 40 年,如果要汰換舊的反應爐、再新建新的機組,中間至少要 15-20 年的時間來算,關西電力公司不現在開始準備,這些反應爐很快就會超過 60 年大限。
如果要縮短轉換的空白期,美濱核電廠可能不會在 1 號機組原址重建新的反應爐,而是除役和興建並行,在廠區內的空地同步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