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浦上天主堂是被選中的被爆地?寫在長崎原爆80週年

「父母或是信徒們都說『浦上是被選中的』,正因為是神選中的神聖之地,苦難是給信徒的試煉⋯⋯但這太奇怪了,這是傲慢吧,死了 7 萬人耶!基督教徒只佔其中 8500 人,所以其他人是去陪葬的?丟下(原子)爆彈的人們明明也相信相同的神⋯⋯」

2024 年 TBS 冬季日劇《海中沉睡的鑽石》(海に眠るダイヤモンド)第 4 集,土屋太鳳飾演的百合子,跑去佛寺和和尚告解。這是她在劇中首度講出 1945 年 8 月 9 日那一天,她和媽媽跟姊姊 3 人一早離開端島,前往長崎市區的浦上天主堂時,遇上從天而降的那顆「原子爆彈」,從此和姊姊天人永隔,媽媽也因此飽受白血病之苦的事。百合子雖然沒有太多外傷或是病痛,但卻一直擔心自己會不會和媽媽一樣發病,或是生下「不健康的」孩子。

土屋太鳳飾演的百合子,在劇中佩戴的聖母瑪麗亞項鍊,是當時天主教徒都會佩戴的飾品。(圖片來源:《海上沉睡的鑽石》劇作家野木亞紀子 X)

讓長崎作為最後的被爆地

80 年前的今天,是美軍在長崎投下原子彈的日子,也是讓百合子永生難忘的痛苦記憶。

浦上天主堂距離「胖子」落下地點只有 500 公尺,就像百合子所說,明明美國信仰基督宗教的比例很高,核彈卻落在天主教堂旁邊,簡直有如黑色幽默。

按照美軍的規劃,投放核彈的候選地點最後剩下廣島、小倉(現今的北九州市)和長崎,這 3 地都是當時日本重要的軍事據點。美軍已經率先在 8/6 在廣島投下「小男孩」了,所以候選地點只剩下小倉或長崎。1945 年 8 月 9 日那一天,原本 B-29 轟炸機的攻擊目標是小倉,但因為抵達當地後視線不佳,所以才轉往長崎,在 11 點 02 分投下名為「胖子」的核彈。

「只要有核武的存在,就無法保證長崎是最後的被爆地。」長崎縣知事大石賢吾在長崎原爆 80 週年的和平祈念式典上 質問 各國領導者:「難道我們真的沒有辦法在不仰賴核武的情況下,建構一個和平且安全的世界嗎?」只有守護「讓長崎作為最後的被爆地」才能唯一能邁向和平的道路,呼籲各國領導人一起邁向無核武世界。

長崎市長鈴木史朗則在《長崎和平宣言》呼籲:「世界各國的領導者們,作為地球市民的一員,今年是基於「絕不覆徹戰爭的慘禍」決心下,創立聯合國的 80 週年。現在正是以此為基礎,回到《聯合國憲章》的理念,重視多邊主義與法治的時候。」

雙標風暴後依舊存在的賓客問題

另一方面,烏俄戰爭和以哈衝突爆發後,是否該邀請侵略國的「雙標風波」再度浮上檯面。廣島因為從「招待」制改成廣發「通知」,讓俄羅斯覺得有損格調而選擇拒絕出席。長崎則恢復烏俄戰爭前,招待所有名列在外務省駐日外國公館名單的模式,讓俄羅斯心情大好,覺得不再被針對,睽違 4 年再度現身長崎和平祈念式典。

但俄羅斯並不是唯一一個「只去一場」的國家。3 天前的廣島和平紀念式典,中國有派代表出席,但 3 天後的長崎和平祈念式典卻說不去。雖然中國和長崎市府並沒有公開中國拒絕出席的理由,但一般認為背後原因和為長崎首度邀請台灣代表列席有關。

然而,長崎市府將台灣駐日代表團安排在「國際非政府組織區」,也讓台灣駐日代表李逸洋有些微詞,但也不忘 緩頰道:「我們了解主辦單位長崎市的不妥安排有其原因,中國的打壓才是幕後黑手,為維護國家尊嚴,我們必須說明台灣的國家地位與參與國際社會應有權利和正當主張。」

事實上,廣島和長崎邀請台灣參與和平式典的作法也有不同——廣島因為去年飽受「雙重標準」的批評,將招待制改為通知,所以能「通知」台灣這一個並非獲得日本正式承認的政治實體。長崎「回到原本作法」,理應不包括台灣在內,但在記者的追問下讓問題浮上檯面,而台灣即時向長崎主動表達有意參與和平式典,才能促成這次的「首度登場」。

延伸閱讀:大國角力下的日本原爆和平紀念儀式:首次受邀列席的台灣,如何思考自身角色?|轉角國際

浦上天主堂旁的長崎醫科大學

「希望浦上是世界上最後的原子荒野。」(ねがわくば、この浦上をして世界最後の原子野たらしめたまえ。)日本首相石破茂在長崎原爆 80 週年和平祈念式典的致詞上,引用收錄在「被爆醫師」永井隆著作〈長崎之鐘〉裡的話。(石破茂在廣島和平紀念式典則引用了廣島詩人正田篠枝的詩句「粗的骨頭應該是教師的,在那旁邊,集結了小小的頭骨」)

永井隆在長崎被投下原子彈之前,就因為擔任放射科醫生的關係,長期接觸輻射而出現白血病,才剛被醫生宣告只剩 3 年壽命,就就在長崎醫科大學遇上原爆。當時永井隆明明身負重傷,仍拚命急救受害者,最後在 1951 年離世。

長崎醫大校區距離核爆地點只有 500-700公尺,根據長崎大學留存的資料,當時長崎醫大校本部及附屬醫院就有 848名醫事人員及學生死亡,當中包括 18 名台籍學子或醫事人員。因為長崎醫大是日本最具歷史的西醫學校,也不少台灣學子赴日學醫的地點。

延伸閱讀:廣島核爆「在外被爆者」: 被遺忘的殖民地出身者,權利救濟的漫漫長路|端傳媒 、【鏡頭之外】台籍被爆者群像與人數統計上的困難度

台灣作為受害者,本無需理會中國打壓

台灣之所以必須要出現在廣島和長崎的和平式典,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台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日本的殖民地,當時在廣島和長崎就有不少台灣人受到核武波及,成為核武受害者(被爆者);長崎醫科大學培育了非常多台籍醫師或醫療人員,這些台灣人不只是核武受害者,更是在災難當前不分你我,努力救助與照顧核武受害者的英雄。當時以「陸軍船舶特別幹部候補生」名義,在廣島進行「水上特攻」訓練的台籍日本兵們,在廣島遇到原爆後,也必須立刻進到市區協助救援。

Taiwanese people were victims, and they were helping.

在這場災難當中,台灣人是受害者,也是盡心盡力出力相救的一員。我們不能讓前人的犧牲和努力白費,這場紀念、追悼罹難者的儀式上,必須要有台灣。所以台灣當然應該要在廣島和長崎的和平式典上現身,也無需理會中國打壓——因為核武受害者當中包括殖民地出身者的事實,就擺在眼前。

接著閱讀:【版主有話說】廣島與長崎原爆和平紀念儀式的「雙標」風波

相關文章:
75年後的正義,廣島核爆不為人知的黑雨受害者 |端傳媒
・② 核爆蕈狀雲下誕生的人們,與守護他們的廣島記者|端傳媒
・③ 廣島核爆「在外被爆者 」: 被遺忘的殖民地出身者,權利救濟的漫漫長路|端傳媒
・④ 廣島「韓裔被爆者 」慰靈碑:有原爆的苦難記憶,也有南北韓分裂?|轉角國際
二戰原爆下的「另一個廣島」:從朝鮮半島出身的「被爆者」見證殖民史縮影|轉角國際
核爆後的美國記憶:在以蕈狀雲為傲的小鎮里奇蘭,與核廢料為鄰的人們|轉角國際
・上集:賓客名單的難題:烏俄、以哈衝突下,廣島原爆和平紀念儀式「雙標」風波|轉角國際
・下集:大國角力下的日本原爆和平紀念儀式:首次受邀列席的台灣,如何思考自身角色?|轉角國際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