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目錄
回到上一頁:沉沒在海中的海底坑道(1/2)
打開坑道口展開潛水調查
又過了 11 年,「刻印長生炭坑水非常歷史會」終於找到當年的礦坑口,並透過群眾募資,在 2024 年 9 月找來重型機具開路,順利在樹林中找到埋在地底 5 公尺深的坑道口。埋藏在地底下的坑道口睽違 82 年重見天日時,囤積在坑道內的海水瞬間湧出,終於打通坑道內和外界的聯絡管道。
2024 年 10 月,跑遍世界各地潛水探勘的水中探險員伊左治佳孝,加入「刻印長生炭坑水非常歷史會」的行動,協助進到長生炭坑探勘坑道內的狀況。第一次的潛水調查,成功進到 150 公尺深處,確認長生炭坑內部的狀況幾乎維持 80 多年前的樣貌。坑道內不只視線很糟,木板也已經裂化,所以今後在潛水探勘的過程中,必須改用閉路循環呼吸器,減少氣泡產生,盡可能降低坍塌風險。
另一方面,「刻印長生炭坑水非常歷史會」也希望政府應該協助收集遺骨,而不是全部都由他們自己找人潛水探勘。但日本政府自始自終的態度都是以「進到坑道內部太過危險」或「長生炭坑的罹難者不是戰歿者」等理由,拒絕主動參與調查。
長生炭坑罹難者的遺骨難題
根據 2005 年日韓雙邊政府達成的遺骨返還協議,雙邊政府同意從「人道主義」、「現實主義」和「未來主義」的觀點出發,由日本厚生勞動省職業安定局下設的「人道調查室」,每年編列約 1,000 萬日元的預算,負責調查殖民統治時期被招募到內地的朝鮮民間人士的遺骨,而韓國也必須要從現實角度來看,不能提出現實上無理的要求。
按照這項協議內容,沉睡在長生炭坑的朝鮮籍坑夫,確實符合「在日本殖民統治時間被招募到內地」的條件。長生炭坑的地點非常明確,並非要求日本政府大海撈針尋找遺骨。現階段的經費也都是群眾募資,完全沒有花到日本政府半毛錢,應該沒有到「無理」的程度。
日本政府不想花心力尋找、認定外籍遺骨
但問題就出在,當時這項協議是以「確定遺骨身份是誰」為前提,也就是存放在日本各地寺廟的遺骨,並沒有「找到遺骨之後,需要由政府做 DNA 鑑定判斷是誰的遺骨,再由政府協助比對、找到遺族」的想像。
另根據日本在 2016 年成立的《戰歿者遺骨收集推進法》,國家雖然有責任和義務收納遺骨,但厚生勞動省將「戰歿者」定義為「因為戰鬥行為而死亡」,所以像長生炭坑這樣的工安意外,並不屬於戰歿者。
現在日本連長生炭坑遺骨的 DNA 鑑定該由哪一個單位負責都還沒有定案,而這些重見天日的遺骨,現在是由山口縣警暫時保管,今後到底該交由警察廳處理,還是厚生勞動省處理,都還在協議當中。因為這些遺骨就算能夠判斷就是當年淹沒在長生炭坑的罹難者,如果是外國籍的話,又會超出厚生勞動省現在的職權範圍,必須是國對國進行協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若能在安全的作業環境下發現遺骨,我非常清楚將遺骨歸還到遺族手中的重要性,今後中央政府該提供怎樣的協助,會在政府內部進行檢討。」日本首相石破茂在今(2025)年 4 月的參議院決算委員會上才如此說到。但截至目前,日本厚生勞動省和外務省的態度依舊認為有安全上的疑慮,拒絕進一步提供相關協助。
現在韓國方面已經由韓國行政安全部協助搜集遺族會成員的 DNA 樣本,只要 DNA 鑑定能確認出遺骨對應到的遺族身份,就能立刻將遺骨回到遺族手中。韓國方面也希望能藉由今年正好是日韓建交 60 週年的機會,和日本共同協助讓沉睡在日本的朝鮮・韓裔犧牲者遺骨回到母國。
雖然進到長生炭坑將遺骨帶出水面需要高度技術,如果不是像伊左治佳孝這些身經百戰的潛水員,確實有一定程度的風險,但日本政府如果有心想做,海上保安廳或是海上自衛隊應該都有能力或技術可以展開調查。將沉沒在海底坑道的 183 具遺骨全數帶回地面是一大挑戰,但更重要的應該是追究這起事故的責任——長生炭坑坍塌事故是不是人災?國家這當中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才能避免類似事件再度上演。
(終)
參考資料
- 「日本政府はこの遺骨に答えて」―長生炭鉱で83年後の発見、問われる公の責任
- 海の中からの訴え、国に届くか 長生炭鉱での“発見”までの苦闘
- 長生炭鉱の人骨、身元の特定調査はどこが? 問われる国の縦割り行政
- 【長生炭鉱】犠牲者に会いにいく――暗い坑道の先へ
- 最強ダイバー、海に眠る遺骨「必ず見つける」 戦中の海底炭鉱事故、誰もがお手上げの難所にたどりつけるか
- ルポ 長生炭鉱――海底に眠る朝鮮人遺骨
- 長生炭鉱事故、朝鮮人犠牲者らの遺骨収容めざす 「外務省と韓国政府は前向き」
- 山口県宇部市「長生炭鉱」戦時中の水没事故183人の遺骨回収、国に支援要請…首相が答弁で「重要性認識」
- <社説>長生炭鉱の遺骨 調査と収容、国の責任で
- 水没した長生炭鉱から人骨発見 遺骨収集求める遺族に国「対応困難」
- 日帝被害者問題、このように解決すればいい
- 「炭鉱労働者たちは消耗品だった」
- 「長生炭鉱」水没事故、遺骨収集に向けた潜水調査の資金集めは「もう限界」…国は対応判断へ聞き取り調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