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

【歷史上的今天】1923年9月1日:關東大地震下遭獵殺的犧牲者

1923 年 9 月 1 日,日本關東地區發生規模 7.9 強震,造成約 10 萬 5,000 人死亡、37 萬戶住宅毀損,在日本史上留下相當慘重的地震災情,稱為「關東大地震」。

這場地震雖然災情慘重,但這場地震約有 1% 的罹難者,並非因為地震災情而死,而是因為災後無中生有、廣為流傳的錯假新聞而遭到「一般民眾」殺害。這些遭到「自以為站在正義的一方、為了正義而殺人」的受害者當中,人數最多的就是在日朝鮮・韓國人,另外也包括因為口音、聾啞而被當成「語言不通」的日本人。

根據日本內閣府中央防災會議 2009 年的報告書,當天下午就出現「朝鮮人放火」的假消息,內務省沒有去查證,甚至也是協助擴散這些假消息的加害者。

關東大地震下慘遭殺害的朝鮮人犧牲者追悼式

關東大地震 50 週年(1973),日朝協會東京都連號召籌組朝鮮人犧牲者追悼行事委員會,獲得東京都東京都議會跨黨派(自民黨、社民黨、公明黨、日本共產黨、民社黨)支持,便決定在東京都立橫網町公園設置「關東大震災犧牲同胞慰靈碑」(下稱「追悼碑」),並從隔年起,每到 9 月 1 日這一天,都會在追悼碑前舉行追悼儀式。

也是從 1974 年起,每年東京都知事都會寄贈追悼文,悼念這些因為流言蜚語而慘遭殺害的無辜百姓。2016 年小池百合子就任東京都知事的第一年,也有寄贈追悼文給紀念集團虐殺朝鮮人的追悼活動,但卻從 2017 年起拒絕寄贈追悼文,今年已經是連續第 9 年中斷這項傳統。

這 9 年來,小池百合子總是對外主張,她想向「所有因為關東大地震而死的所有罹難者表達悼念之意」,而拒絕針對「因關東大地震後的訊息遭到虐殺的朝鮮人」另外寄贈悼文。但是,因為地震災情而死,以及因為假消息而遭到殺害,兩者可以等同看待、合併為一嗎?

關東大地震後,針對「語言不通」者的虐殺行為,正是主流社會長期針對少數群體的歧視。

發音不夠標準就會被獵殺

當時日本民眾用來判斷對方是不是朝鮮人的判斷依據,最有名的例子就是「15 元 50 錢」——要求對方講一遍「15 元 50 錢」,如果發音「不夠標準」,就會被當成朝鮮人,成為被獵殺的對象。

不只朝鮮半島出身者會受到韓文的發音影響,從地方來到東京的「鄉下人」發音也未必「標準」。聾啞學校的畢業生就算經過發音練習,日常生活不會出現問題,但像這種「講求發音標準」的時候,就是一大考驗。

根據政治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小薗崇明的研究,當時就有一名在校期間,曾被獲選為「御前音話」,可以晉見貞明皇后的東京聾啞學校的畢業生,因為發音不夠標準,而遭到自警團殺害。但聽障人士在這場屠殺下遭到殺害的相關紀錄很少,撇除「難以發聲」的可能因素,這些事件代表聾啞學校重視讀話教育,仍無法讓學童免於遭到攻擊,而選擇沉默、避而不談,封印這些真相。

舊文回顧:遭「錯殺」的香川部落民,講述日本關東大地震集體虐殺朝鮮人的電影《福田村事件》在100週年上映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