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四晚上,很臨時收到《端》的來訊,也很臨時地寫成這篇稿子(回想起來一切都令我驚訝)
- 福島核廢水只能排入大海嗎?為何其他處置方案不受日本政府青睞?ft.《端傳媒》
關於「核廢水」的起源,已經寫過很多篇文章也聊過很多次,就不再贅述。想要回味(複習)一下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下這兩篇文章。
以下是我個人這段時間的想法。
本站在 2019 年就曾撰文介紹過「ALPS 處理水」和「核廢水」差別(2019 年那個時候根本還沒有什麼中文媒體再談這些用詞上的差異,更不用說會去注意到是否經過淨化處理的差別),但漸漸地,我發現自己不再像過去那樣「堅持」用詞上的差異,反倒覺得,如果「核廢水」是華文讀者比較熟悉的詞彙的話,從「核廢水」這個大家比較熟悉的詞開始談起,再解釋「有沒有經過淨化處理」的差別也無妨。
可以說,我過去很排斥「核廢水」一詞,但我現在已經不再抗拒這個詞,前提是使用這個詞有助於和大眾對話的話。
我個人想法上的變化還有一點,或許也不能說是真的有想法上的轉變,而是因為時代背景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先說結論,日本政府當初推出 ALPS 處理水(aka 含氚處理水)最終處置的 5 大方案時,我一直都覺得只有排海方案是最可行的。不是基於經濟成本的考量,而是因為:
(1)如果 ALPS 處理水的濃度符合排放標準,那完全沒有必要「多此一舉」將它轉化成其他型態
(2)不論最終選擇哪一種排放方式,排放前後都要能夠即時檢測、定期追蹤排放前後的濃度變化,以及對環境的影響。
在這 5 個方案裡面,當初提出的「陸」方案都是要埋到地底或是注入地層,這絕對不是一個能夠即時監測對環境影響的作法。如果有親眼看過那些囤放在福島第一核電廠內的水槽有多巨大、福島第一核電廠內有多少巨大水槽的話,真的很難相信總體積這麼龐大的東西埋到地底或是注入地層會沒事。
和排海方案相比,「海」方案可以在海域附近設置監測站點,長期監測排海前後的濃度變化,但排到「空」中會很難監測——測站只能設在地表,空中環境比海水體積大上許多,一排出去後擴散的範圍越廣,濃度會變得更低,就更難監測。再來就是人類的自私——和海洋相比,人類住在陸地上,排入空中會造成附近居民的恐慌(照現在的局勢來看一海之隔的鄰國們應該也會很緊張⋯⋯)排入空中會面臨到的民眾反彈,會比排海來得大。會最直接受到排海方案影響的人類,就是討海人,但討海人的人數再怎麼多,也沒有住在陸地上的居民多。
我依舊認為,除了繼續存放在水槽裡面,排海方案是唯一可行的方案。但前提是:
(1)排放前後都需要持續監測放射性物質的濃度以及對環境的影響
(2)政府該做的事情應該要做到,政府答應的事情更要做到
可惜的是,日本政府跳票了。日本政府答應漁民們,在沒有獲得漁民的理解前,不會展開排海作業,但最後還是摸頭硬幹。這我真的很難接受,日本政府這樣做,其實就在把這 12 年來已經沒有很堅固的信任毀於一旦。當地漁民好不容易才能逐漸恢復漁業,一切都才正要起步,結果現在受到衝擊的,還不只福島及其鄰近縣市的漁業。
目前日本政府將撥出 800 億日圓的基金,當中 300 億日圓作為「風評被害」的因應對策,協助水產養殖業者擴大通路,或用於存放水產養殖漁獲;另外500億日圓將協助漁業發展,開發新的漁場或降低燃料成本。因為 ALPS 處理水排海一事,生意受到影響的漁業業者可以向東京電力公司求償(例如:高度仰賴中國市場、受到中國頒布日本海產進口禁令衝擊的業者,應符合求償資格)。這套救濟制度,能幫上業者多少忙、實際上運作起來還會面臨哪些問題,目前仍是未知數。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日本政府風評被害對策基金】
名 稱| 金 額 |對 象
需要對策|300億日圓|擴大漁獲販售通路
漁業支援|500億日圓|開發漁場或降低燃料成本
總金額800億日圓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台灣政府我其實也覺得做得不夠好。雖然韓國政府因為國內政治局勢的因素有點掉漆,但我確實認為台灣政府應該要派代表去福島第一核電廠視察整套「核廢水」的淨化與排海系統+檢測數據,並和日本(及其他周邊國家)即時共享海洋監測數據。這些是台灣政府可以做,但做得不夠好的事情。(原能會去年有去看 ALPS 淨化設備,但好像沒能看到排海設備,現在原能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農業部、衛福部、海委會雖然有跨部會合作,但這些都是台灣政府層級,沒有到跨國合作)就算台灣不是 IAEA 的會員國,台灣應該還是可以和日本這個鄰國提出這些要求。
不論如何,排海已經是現在進行式的既成事實(也許會有變數,這就要看下個月 8 號是不是真的有民眾聯合提告,法院是否會做出假處分,要求排海設備即刻暫停運轉)
現在可以做的事情,就是持續追蹤、觀測排海前後的水中放射性物質的濃度變化,以及魚類定期抽樣篩檢的結果。
日本自上週四(8/24)排放 ALPS 處理水以來,環境省負責定期檢驗鄰近海域的氚濃度,水產廳也將這 1 個月,每天在福島第一核電廠附近海域捕魚、檢驗魚肉氚濃度。
在福島核廢水入海後,第一次的檢驗報告已經出爐,不管是魚類還是針對海水進行氚濃度檢測,全部都是未檢出,也就是低到儀器驗不出來。環境省在開始排海後,針對福島第一核電廠 3 公里範圍內的 10 個地點進行海水氚濃度檢測的檢測結果,目前所有採檢地點的氚濃度都是低於儀器偵測極值每公升 10 貝克的「未檢出」,而 ALPS 處理水稀釋排海前的氚濃度只有每公升 63 貝克,遠低於每公升 1,500 貝克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針對附近海域的漁獲進行放射性物質濃度檢測,有分成「迅速分析」與「精密分析」兩種。迅速分析只驗氚濃度,而且儀器偵測極限只到每公斤 10 貝克,如果想要更精準的檢驗結果,要等 1 個半月後的精密分析才行(精密分析的儀器偵測極限達每公斤 0.408 貝克,而且也會驗銫濃度)。
有興趣研究各項檢測數值的朋友,可以自行參閱下列網站。目前各項檢測結果看起來,暫時無需太過擔心,但仍有必要持續追蹤檢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