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目錄
長眠於海底的人骨,是否該打開那段被封印的黑歷史,讓遺骨回到遺族手中?
今年 8 月 25-26 日,日韓市民團體「刻印長生炭坑水非常歷史會」(長生炭鉱の水非常を歴史に刻む会)在水中探險家伊左治佳孝的協助下,順利從 83 年前坍塌的長生炭坑(長生炭鉱),找回長眠在海底的頭蓋骨、左大腿骨、左上腕骨和左橈骨。
目前已經確定這些遺骨都是人骨,接下來需要進行 DNA 鑑定,才能將遺骨歸還到遺族手中。但這 4 柱遺骨能夠重出水面、撥雲見日,背後經過漫長的道路。
2025/8/25 的潛水調查,首度從長生炭坑的坑道內,收集到左大腿骨、左上腕骨和左橈骨。
2025/8/26 的潛水調查,首度從長生炭坑的坑道內收集到頭骨。
沉沒在海中的海底坑道
位在山口縣宇部市的長生海底炭坑成立於 1914 年,現在在床波海岸朝周防灘的方向看過去,還能看到海平面上出現 2 根像是煙囪的混凝土圓管,那就是長生炭坑坑道用的排氣管。全盛時期長生炭坑曾有超過 1,000 名坑夫,年產 15 萬公噸的煤炭。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 1942 年 2 月 3 日上午 9 點半左右,長生炭坑的海底坑道坍塌,大量海水瞬間灌入坑道內,讓當時在坑道裡工作的坑夫們無處可逃。坍塌位置距離岸邊的坑道口約 1 公里遠,當時礦坑裡約有 300 多名坑夫,雖然半數坑夫順利獲救,但到了當天下午 5 點左右,共有 181 人下落不明。
最終確認的罹難者數共 183 人,這 183 名犧牲者的遺體便隨著坍塌的坑道,直接被封印在海中。
長生炭坑設計不合法規要求
長生炭坑坍塌事故,是日本戰時規模最大的海底炭坑意外,但卻一直沒有後續報導。最主要的因素是太平洋戰爭才剛開打,日本在東南亞戰區的捷報頻傳,新聞報導開始受到言論管制,戰況報喜不報憂。煤礦是支撐軍工業的重要礦產,像長生炭坑事故這種動搖國本的大災難,便顯得「不合時宜」。
事實上,長生炭坑原本就是一個違法的海底礦坑。
按照當時的法規標準,海底深度未達 40 公尺深的地段禁止採礦,但長生炭坑在海底 30 公尺深處,也有進行開採。在水深不夠的地方開挖,地盤撐不住海水重量,就可能坍塌。當時負責經營長生炭坑的頼尊淵之助,就曾在戰後證實,長生炭坑違法開採煤礦,才會發生重大事故,造成大規模死傷。
所以長生炭坑坍塌事故,更可能是一場人災。但是在戰時全國總動員的情況下,國家和企業都不用負責,這 183 名犧牲者便隨著坍塌的礦坑,就此淹沒在海中,一躺就躺了超過 80 年。
相較其他礦坑又特別危險的「朝鮮炭坑」
長生炭坑還有一項特點,那就是朝鮮籍坑夫比例特別高。183 名罹難者當中,共有 136 人來自朝鮮半島,佔了超過 7 成。
在事故之前,長生炭坑就有「朝鮮炭坑」(朝鮮炭鉱)的稱號——因為日本內地的坑夫都知道長生炭坑的坑道較淺,特別危險,所以敬而遠之。但日本需要煤礦才能發展重工業,挖煤的苦差事總是要有人做,而且比起安全,產量更重要,朝鮮半島出身的勞工就成了最佳選項。
事實上,早在日本正式擴大《國民徵用令》適用範圍之前,日本政府便允許特定企業可以直接在朝鮮半島「募集」勞動力到日本內地做工。隨後更開放朝鮮地方政府得以以官方名義在朝鮮半島「官斡旋」勞動力到內地,這些都屬於廣義的徵用工。而礦場工作就是最早開放業者可以在朝鮮半島大量招募(徵用)朝鮮籍勞動力到內地的產業,這都是為了補足日本內地軍需產業不足的勞動力。
延伸閱讀:加害者敗訴卻不用負責?一次看懂日韓徵用工・強制動員訴訟始末
長生炭坑所在的宇部市,就因為煤礦產業急需人力,有著為數可觀的朝鮮籍勞工。1939 年的紀錄就顯示,朝鮮籍的人口佔比超過全市的 1 成。
「刻印長生炭坑水非常歷史會」的成立
然而,1982 年在床波海岸成立的「殉難者之碑」只寫到:「昭和 17 年 2 月 3 日上午,遠離海岸的煙囪的水停了,就算過了 40 年的現在,仍有 183 名炭坑的男性們長眠於海底。長眠吧,安詳地睡吧,炭坑的男人們」。
「殉難者之碑」上不只沒有 183 名罹難者的姓名,看不出來罹難者當中有 7 成以上都是朝鮮籍,更沒有追究這起事故的責任。這 183 人是因為坑道坍塌,大量海水灌入被淹死,而且罪魁禍首的礦坑業者還見死不救,直接把坑道封死,這些罹難者死得一點都不安詳,並不是為國「殉難」。
不滿於「殉難者之碑」沒有明確點出加害責任,長期調查長生炭坑事件的山口武信,和井上洋子等關注在日朝鮮・韓國人問題的夥伴們,在 1991 年籌組「刻印長生炭坑水非常歷史會」,跨海尋找長生炭坑罹難者的遺族,並希望能成立新的追悼碑,紀念所有喪命於此的坑夫們。「水非常」是當時煤礦業用來描述礦坑淹沒事故的詞。
尋找韓國罹難者遺族
「刻印長生炭坑水非常歷史會」一行人在大日本產業報國會製作的殉難者名簿中,找到長生炭坑死者的姓名和住址後,便採用最傳統的方式,寄了 118 封卡片到韓國。幸運的是,這 118 封寄到二戰前韓國地址的信件,共有 17 封回信,順利和韓國的遺族們搭上線。隨後韓國在 1992 年成立長生炭坑罹難者遺族會(長生炭鉱犠牲者大韓民国遺族会),1993 年首度邀請住在韓國的遺族們來到長生炭坑附近舉行追悼儀式。
2013 年,由「刻印長生炭坑水非常歷史會」募資新建的新版追悼碑正式揭牌。新版追悼碑不只刻有 183 名罹難者的姓名,還明確點出這起事件會有這麼多朝鮮・韓國籍罹難者,他們都是遭到強制連行/強制動員(forced mobilization)的犧牲者。
揭牌儀式上,來自韓國的遺族會成員希望,追悼碑揭牌典禮只是起點,最終目的應該要讓長眠在海底的遺骨能夠返鄉。但要讓長眠於海中的遺骨重見天日,又耗費了不少功夫。
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打開坑道口展開潛水調查(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