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譽國際的千里新市鎮,回顧日本公營住宅「團地」歷史

台灣的國宅或公營住宅,在日本大概能對應到「團地」(団地)一詞。

團地:都市計畫下的公營住宅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住宅營團(住宅営団)推出「勞工集團住宅地計劃」(労務者向集団住宅地計画),簡稱「團地」。團地除了一般的住宅團地(住宅団地)外,還有工業團地(工業団地)和農業團地(農業団地)之分,但後者只差在鄰近工廠或農業加工廠的住宅區。總的來說「團地」一詞指的就是經過整體都市規劃設計而成的公營住宅區。

戰後,日本所有的營團組織被迫解散,住宅營團改為日本住宅公團(日本住宅公団),經過一連串改組整合,原本由日本住宅公團管理的公營住宅改由簡稱UR或「UR都市機構」的都市再生機構(Urban Renaissance Agency)管理。

阪急南千里車站附近的「千里新市鎮」看板,攝於 2016年8月23日。

日本第一的千里新市鎮

雖然「團地」一詞最早可以回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但真正讓「團地」發揚光大、遍地開花的時機點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戰後,隨著高度經濟發展期,日本境內急需大量住宅迎接戰後嬰兒潮的小家庭們,「團地」已經進化再升級成「新市鎮」(ニュータウン,New Town),其中最知名的案例就是大阪府北部的「千里新市鎮」(千里ニュータウン)。

這是整個千里新市鎮的範圍(不包括黑色區域的上新田和弘濟院),藍色線條為行經千里新市鎮的三條電車:北大阪急行、阪急千里線和大阪單軌電車monorail。地名當中以「町」結尾的屬於大阪府豐中市(左),以「台」結尾的屬於大阪府吹田市。圖片出處:wikipedia。

當時的大阪市中心面臨過度擁擠、空汙嚴重等問題,大阪府企業局計畫在大阪府北部橫跨豐中市和吹田市的千里丘陵開發面積 1,160公頃、總計可居住 15萬人的新市鎮 — — 千里新市鎮。

當時這項計畫不只在日本國內前所未聞,在世界上也是極其罕見的超大型都市計畫。1970大阪萬國博覽會主會場萬博公園緊鄰千里新市鎮,讓千里新市鎮一夕間成為國際知名的新市鎮,說是當年最新潮的公營住宅也不為過。

千里新市鎮的集合住宅(團地)可分成四大類,分別是:

A. 大阪府住宅供給公社
B. 大阪府(政府經營)
C. 日本住宅公團(現今的UR都市機構)
D. 員工宿舍「社宅」(給与住宅)

建造時,門牌號碼(大樓編號)的上會明確標示出ABCD。時至今日,千里新市鎮的集合住宅隨著日本住宅公團改組整合,有些大阪府營住宅已經轉為UR都市機構,但都可稱之為「團地」。

概略地說,千里新市鎮包含數個行政區劃(豐中市的「町」和吹田市的「台」),每一個「町」或「台」都屬於一個團地。

參考資料:ニュータウン・スケッチ

公家機關、私人企業合作開發

隨著千里新市鎮開發案大成功,日本各地紛紛效法千里新市鎮,結合UR都市機構(當時應為UR都市機構的前身「都市基盤整備公団」)等公家機關,和私人鐵道公司、不動產公司攜手開發大型新市鎮。

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的定義,新市鎮必須要滿足 1955年後開發、預定入住戶數大於 1,000戶或預定移居人口超過 3,000人以上,以及佔地面積至少 16公頃,位於市郊的大型住宅區才能之為新市鎮,而千里新市鎮正是 1963年《新住宅市街地開發法》新法上路後,第一個適用新法的新市鎮。

據傳,千里新市鎮所在的千里丘陵「千里山」,原本的讀音應為訓讀的「chisato-yama」,但因為阪急電鐵(當時的北大阪電気鉄道)將車站名取為音讀的「senri-yama」,而讓千里新市鎮所有的「千里」都從「chisato」變成「senri」。照片攝於2015年10月30日阪急南千里車站月台,從月台告示牌上可以看到,前一站「千里山」站名的英文為「Senri-yama」。
千里新市鎮阪急南千里車站、吹田市千里出張所周邊一景,攝於 2016年8月23日。
團地或新市鎮的一大特點,就是住宅區附近一定有公園,攝於2016年3月28日千里南公園。
千里新市鎮的都市計劃當中,基礎建設、學校、車站、商場和公園環環相扣,千里南公園的櫻花樹更是路線行經千里南公園的阪急電鐵認購栽種,成為當地著名的賞櫻地點。攝於2016年3月28日千里南公園。

社區老舊、人口老化嚴重

然而不管是團地還是新市鎮,即使是名聲響叮噹的千里新市鎮自從 1962年首批住戶入住以來,已經過了 50多年。各地的團地(包括新市鎮)除了建物老舊之外,也面臨社區高齡化、地方經濟衰退、交通網路因應人口老化需要調整等問題,現在的日本人只要聽到「團地」、UR或頗有歷史感的「新市鎮」(ニュータウン),想像出來的畫面就是個老舊集合住宅,一點都不「新」。

下一頁:千里新市鎮照片集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