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目錄
2020年對於世界各地的人來說都是變化很大的一年,本站作為一個專寫日本時事新聞的平台,決定要推出年末新聞回顧特集(也許以後每年都會寫一篇年末新聞回顧,如果本站可以長久經營下去的話。
如果要我用一個詞來形容 2020年的日本,我會選擇「改變」。這個「改變」不單只是疫情帶來的衝擊,同時也是直接或間接因為疫情的關係而促成的轉變。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享受社會資源與特權的老男人們
其實早在疫情之前,日本社會就有一些想要「改變」的聲浪。想要改變流於樣板老舊陳腐的企業文化,想要改變早已過時、不合時宜的社會制度,但是這些想要「改變」的聲浪沒有辦法被聽到,或者是被視而不見的原因都是,這個社會的資源依舊被上一輩(可能還不只一輩)的老男人們把持住。這些經歷過日本高度經濟成長時期,相信有事者事竟成,只要肯努力人人都可以爬上天,認為那些沒有辦法達到和自己一樣成就的人就是不夠努力才會被社會淘汰,的那些老男人們,至今依舊把持著日本政治、日本企業的權力核心。
他們確實是「苦過來」的,但是他們並沒有看到自己生活的時代背景或是自己所處的社會地位,是在一個相對優勢的位置。他們確實是有「苦過來」沒錯,但是他們沒有注意到有更多的人,就算再怎麼努力,可能都沒有辦法和他們一樣過著「很自在」的日子。
這些掌握社會資源、享有特權的老男人們,最常說說嘴的就是自己當年是如何苦過來的,所以你們這些人現在會在那邊該該叫,都是因為你們不夠努力。但是這些老男人們沒有注意到的是,時代變了,現在的時代已經和他們生活的當年不一樣了,但他們卻一直使用他們想當年的價值觀,認為當年那樣做很好,所以沒有必要改變。
這讓「改革」或「改變成真」這件事情,在日本社會很難被實現。
疫情讓人們相信「改變真的有可能成真」
這次的疫情,著實讓這些老男人們跌了一大跤,甚至有些人還因此成為笑柄(例如:安倍晉三的小一號紗布口罩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疫情讓人們相信「改變真的有可能成真」最具代表性的例子,非《「#抗議檢察廳法改正案」衝上日本推特熱門話題,背後到底出了什麼事?》莫屬。
當時,日本民眾們靠著將hashtag「#抗議檢察廳法改正案(#検察庁法改正案に抗議します)」衝上推特熱門標籤,成功讓日本政府「看見民意」,日本國會也真的因此「廢案」。先撇開《檢察廳法》改正案本身的問題,光是hashtag就可以讓日本政府「看見民意」,對於渴望改革的日本民眾來說,這件事情讓大家開始相信「改變是真的有可能成真的」。
日本推特上每天都有這麼多熱門hashtag,「#抗議檢察廳法改正案」這個hashtag之所以特別,除了它真的讓日本政府「急踩煞車意見大轉彎」,還有一個重點是,「#抗議檢察廳法改正案」這個hashtag不是幽靈或機器人帳號炒作出來的話題,而是很多真人用戶首次使用自己的帳號發政治文。對於台灣人來說,在社群平台上發表個人的政治立場,是家常便飯的一件事情,但在日本卻非如此。有很多民眾因為《檢察廳法》改正案這件事情,願意貢獻出自己首次的政治文,就是一個很大的轉變。
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該做卻不做惹民怨
所以在這件事情之後,就有很多人在分析說,為什麼是這個事件、為什麼會是在這個時間點,激出民眾情緒。就很像我們在 318之後,也一定會去分析說為什麼是黑箱服貿這件事情引爆民眾情緒一樣。
那目前普遍認為的看法是,當時是緊急事態宣言的「日式封城」期間,大家悶在家裡沒事可做,就只能看電視。那看電視要看什麼,當然就是看現在和大家生活最息息相關的疫情新聞,或是在閒一點就會看一下日本國會實況轉播,想了解一下現在政府的防疫制策之類的。然後就會發現,天啊~這些國會裡的人在幹嘛~還有那個安倍的小一號口罩,真的是笑掉大牙。現在最重要的就是防疫,結果國會議程裡面最重要的議題,居然是安倍晉三想要強推《檢察廳法》改正案!?比起《檢察廳法》改正案,防疫才更重要吧!!!!所以就引爆民眾的情緒。
再重新整理一次時序脈絡,在hashtag「#抗議檢察廳法改正案」衝上推特熱門標籤之前,其實推特上最先出現的浪潮其實是《連柴崎幸都站出來喊話,日本《種苗法》修法急喊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再回去看一下這邊文章。簡單來說,就我的觀點,其實是柴崎幸的推文帶動推特上關於「種苗法」的討論,推特上開始出現平常不關心政治議題的民眾也開始關心起政治,這替hashtag「#抗議檢察廳法改正案」鋪好路——民眾發現在推特發文,真的可以喚起大眾注意時事、政治議題,接著《檢察廳法》改正案的時間點真的是太剛好(正好就是大家一看到安倍小一號口罩就怒的時間點),政府不專心防疫在那邊只想要修改一條一點都不急的法律,才能成功引爆民怨。
從安倍晉三到菅義偉的「新」時代
那這個「改變真的有可能成真」的事情,在安倍晉三下台後,又讓大家再度看見一點點曙光。接任的菅義偉雖然在安倍晉三執政時期,就是安倍晉三的黑白臉,但是相對於保守右派到了不行的安倍晉三,菅義偉是相對來說比較願意「改革」的人。
這一方面也是新官上任,可能也想要做出一點成績,但最主要的部分還是在於菅義偉就是一個比較會「喬事情」的人,所以他比較會聽其他人的聲音,但他要不要聽進去又是一回事這樣。至少菅義偉是願意讓大家討論的,這點就和安倍晉三很不一樣。
這件事情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塵封多年的「選擇性夫妻別姓」,在安倍晉三下台後,自民黨內部終於又可以討論這個很荒謬的「婚後雙方一定要同姓氏」的法律制度。是的,這件事情在安倍晉三執政時期,在自民黨內部是被冷凍的,是連討論都不能被討論的禁忌。不過呢⋯⋯目前看起來自民黨內部保守聲浪還是很大,要靠自民黨推出「讓婚後雙方可以選擇要不要同姓氏」的修法草案,好像還是有點遙遙無期⋯⋯
疫情之後能不能延續才是重點
說了這麼多疫情下促成的「改變」,大家如果還記得本站曾經報導過《【武漢肺炎在日本】疫情下的產業升級,遠距醫療/線上看診暫時解禁》這一篇文章。如果再仔細看一次這篇文章就會發現,不管是遠距醫療、不要再用郵寄改成傳真機、緊急避孕藥的處方籤⋯⋯其實這些事情在偏鄉、社區型小診所小藥局等最接近社區居民生活的醫療現場,想要改革的聲浪已經喊了很久了,但是上頭的政府卻遲遲不願解禁。
也就是說,其實大家想要「改變」已經喊很久了,所以有的配套措施什麼的也都有想過了,但就卡在上頭一直沒有拍板通過。這次是因為疫情的關係,政府終於願意「暫時鬆綁」法規,讓初診就可以使用視訊或電話看診、可以透過線上看診的方式取得緊急避孕藥等等,其實這些構想早就有了(更正確來說,早在法規鬆綁之前,其實就有一些管道可以讓民眾線上買到緊急或低劑量避孕藥,但這個做法其實嚴格來說在當時算是違法的,現在也算是遊走在灰色地帶),只是一直礙於法規而無法實現。這次因為疫情的關係,政府終於願意「暫時鬆綁」法規,所以接下來的重點就是,在疫情結束之後,這一切是不是又會回到過去那樣。
鏡頭外的人們
在最後的最後,我也必須要說,在這波疫情之下能夠成功轉換成遠距工作的人,相對來說是少數。因為只有白領階級、坐辦公室或是在學術圈的人,才有機會轉換成遠距工作。一般在地方社區做生意的人,或是藍領階級的人,怎麼可能改成遠距工作。另外,在這波疫情之下最容易受到衝擊的,其實是兼職人員、打工族這種勞動環境相對比較沒有保障的人。
台灣這段時間一直在吵是否要暫時禁止外籍移工來台的事情,大家其實要去想的是,現在不是外籍移工想要來台工作,而是我們台灣真的就是這麼缺底層勞動力,來支援工廠或看護工作。沒有外籍移工的話,最後困擾的是我們。因為比起在台灣的勞動環境,香港、韓國或日本的提供給外籍移工的待遇和薪資絕對比台灣好。台灣唯一好一點的點,就是我們不像日、韓有設定語言門檻,要求外籍移工來台之前必須要具備一定程度的中文能力。
雖然這方面的報導比較少,但目前看起來以「特定技能實習生」或「技能實習生」為名義來到日本的外籍移工們,有被僱主裁員的現象,導致他們現在居留在日本,但卻沒有工作可以做,也就沒有錢。目前日本政府看似有鬆綁法規,要讓他們可以「轉職」(特定技能實習生或技能實習生再來日之前必須要先選擇職種,決定了職種就不能換),但目前現況就是底層勞動現場沒有這麼多工作可以提供,就算也會先選擇提供給因為疫情被裁員的日本人,接著才會考慮找目前找不到工作的外籍移工們。
聽到這裡就會覺得,在這個年頭能保有一份工作真的就是一件值得心存感激的事情。希望我明年回台可以順利找到工作,也很歡迎看到這裡的粉絲們幫忙介紹工作XD
本站將推出月刊電子報【石川悄悄話】,每月 15號,它會將「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當月最新內容,或後續新聞追蹤報導,直接推送到你的電子信箱裡!
>>> 按此訂閱電子報 <<<
現在在下列平台,都可以找到「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喔
臉書粉絲專頁/噗浪 Plurk/推特 Twitter/Medium
Apple Podcasts/Spotify/Google Podcasts/Firstory/SoundOn/KK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