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目錄
2005年,日本熊本縣一名專門學校的學生在自家廁所產子,結果這名新生兒在出生後斷氣,成為一時新聞。隔年(2006)熊本縣熊本市的慈惠病院宣布,要在日本推出俗稱「寶寶郵筒」(赤ちゃんポスト)的棄嬰保溫箱「送子鳥的搖籃」(こうのとりのゆりかご),造成日本社會一陣騷動。
慈惠病院的「送子鳥的搖籃」從 2007年啟用至今,十多年來成功救了 137名寶寶,到底這十多年來「送子鳥的搖籃」有什麼樣的改變?

日本唯一,天主教私立慈惠病院
位在熊本縣熊本市的慈惠病院,是由天主教傳教士成立的私立醫院,基於天主教教義想拯救這些非預期懷孕產下的小寶寶,使得慈惠病院成為日本全國唯一一間推出棄嬰保溫箱的機構。
可以拯救新生兒,但法律還跟不上腳步
當時,熊本市政府收到慈惠病院想設置棄嬰保溫箱的申請時,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做出決定。熊本市政府認為,雖然棄嬰保溫箱確實可以拯救這些非預期懷孕產下的新生兒,但由於棄嬰保溫箱的匿名性質,不只讓新生兒長大後無從得知自己的生父生母是誰,在日本法律也沒有對應措施。
時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便曾公開表示:「做了一個可以(讓媽媽)以匿名的方式將小孩放置不管的東西這好嗎?(這我)非常反感。」
守護新生兒的最終手段
有鑑於日本每年約有 50多名孩童受虐致死,當中絕大多數的死亡案例皆為新生兒,時任熊本市長的幸山政史深思熟慮半年後表示:「為了要守護(孩子的)生命,作為最終手段像(棄嬰保溫箱)這樣的設施是必要的。」
接著,慈惠病院的「送子鳥的搖籃」在 2007年正式揭牌,在「送子鳥的搖籃」開設不到 2小時就出現了第一個寶寶,讓當時慈惠病院的醫護人員著實嚇了一大跳。這 11年下來,「送子鳥的搖籃」收到了 137名孩童,從當初設想的新生兒到嬰幼兒、身心障礙寶寶或外國人寶寶都有,也有遠從熊本縣外來自日本各地無法照顧孩子的家長,特地將孩子送到這裡。
雙層門構造和一封《給家長的信》
慈惠病院的「送子鳥的搖籃」在構造上有兩道門,當家長打開第一道門想將孩子放進「送子鳥的搖籃」之前,必須要先取出第一道門後的《給家長的一封信》,如果沒有拿起這封信就沒有辦法打開第二道門。
除了這裡,還有其他選擇
在《給家長的一封信》上,慈惠病院寫到:「我們隨時都會回應你,希望(你們)能主動聯絡我們」、「將寶寶放進(送子鳥的搖籃)之後,如果心意改變了,請聯絡我們。」除了這些內容外,這封信上也介紹了除了將寶寶放在「送子鳥的搖籃」外,如果暫時沒有辦法照顧孩子還有哪些選擇,例如:寄養家庭「里親」制度,或收養家庭的「養子縁組」都有提及。
一旦有家長打開第二道門,將孩子放到「送子鳥的搖籃」後,慈惠病院就會立刻警鈴大作,讓醫護人員能在一分鐘內即時抵達「送子鳥的搖籃」保護新生兒,並由專門的醫師負責檢查新生兒狀態。
差點成為兇手、至少還能活著
一名曾經將孩子放到「送子鳥的搖籃」的媽媽說,如果沒有「送子鳥的搖籃」,當時她可能就會和孩子一起尋死,成為殺害孩子的罪犯了。
現在在寄養家庭長大,由慈惠病院「送子鳥的搖籃」救回的男童NAOKI(化名)也說,因為「送子鳥的搖籃」讓他和其他孩子就結果而言還能活在這個世上,他覺得「送子鳥的搖籃」對於社會來說還是有益的。
(繼續閱讀)下一頁:「送子鳥的搖籃」十年來的變與不變
在〈日本唯一的棄嬰保溫箱,熊本慈惠病院「送子鳥的搖籃」十年回顧〉中有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