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接觸者自主提醒APP/社交距離APP

回到第一頁

追不到感染源,才需要接觸追蹤技術

接觸追蹤APP這個東西,完全就是COVID-19疫情大爆發的產物。

多數國家遇到的問題是,COVID-19疫情來得太快,還來不及靠邊境管理(檢疫)把病毒擋在防火牆外,病毒就已經進到社區裡,難以追溯感染源,就已經在社區大流行了。所以,這些國家才需要盡快研發接觸追蹤技術——難以回溯感染源沒關係,至少先確保眼前這些確診的患者,他們在確診前曾經接觸過的人,都能夠及時收到通知,讓這些確診患者的接觸者有多一點警覺心,減少和他人互動的機會,並注意自己是不是有出現症狀。

重點就是,接觸追蹤APP的前提是,疫情已經進到社區、追不到感染源,才需要有這樣的科技來「幫忙」。我會使用「幫忙」這個詞,是因為基本上像台灣這樣,病毒沒有進到社區,我們有能力可以針對每一個確診患者做完整的疫調,台灣也沒有出現追不到感染源、社區感染的狀況(比較正確的說法是,確實曾經有過幾次類似的危機,但是最後都有平安收束,沒有讓疫情進一步擴散出去),台灣就不需要接觸追蹤這個東西。因為,現行台灣可以做的疫調,不論是在精確度或是仔細度上,絕對是現行各國推出的接觸追蹤APP所不能比的。

日本需要COCOA的本質,就是因為疫情已失控

講到這裡就會想到,我去年曾經差一點就這個事情和日本人吵架(但是沒有,為了顧及形象我有忍住)。

當時我參加一個由學校教授主導的市民講座,這個活動是想要和民眾一起討論日本接觸追蹤APP「COCOA」,順便了解一下民眾選擇下載或不下載COCOA的理由是什麼(我當時是以一般民眾的身份參加,但比較接近暗樁的角色,所以為了顧及學校形象,我沒有和參加者吵起來,但是我真的滿不認同當時的與談人論點的。一來是他完全沒有搞懂日本今天為什麼會需要COCOA,二來是一聽就知道他沒有實際使用過COCOA,所以不懂這東西在系統設計上有多少荒謬的bug。想要知道COCOA這東西到底有多荒謬,點擊這個連結前往Facebook應該就可以看到本站過去寫過的相關貼文)。

簡單來說,今天日本會需要接觸追蹤APP(也就是COCOA),完全是因為日本的疫情從一開始,病毒就已經進到社區,難以回溯感染源,所以才需要接觸追蹤APP——沒有辦法回溯源頭沒關係,至少先確保疫情不會再往下傳下去。

「科技大國才能開發出接觸追蹤APP」的大內宣

但是日本媒體報導、社會輿論,或是日本政府在宣傳的時候,都會朝向——日本好棒棒,是科技大國,所以才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開發出COCOA這個應用程式。

先不說這個APP到底是有多少bug,你們根本就沒有搞懂今天日本會需要COCOA,是因為你們政府防疫沒有做好,疫情已經失控,才會需要COCOA。趁這個時候做大內宣,宣揚自己國家的科技實力有多堅強(然後COCOA的蟲抓了半年都還沒抓完真的是很棒~)我真的是只能在心中翻無限個白眼,給你拍拍手~

每次聽到「因為是科技大國才能開發出接觸追蹤APP」這種說法,我都會覺得這根本就是本末倒至、搞錯重點。台灣不是沒有能力開發接觸追蹤APP(台灣在去年就有開發出一款接觸追蹤APP,底下會再細談),但是我們不需要使用它,因為台灣的疫情沒有到「需要使用接觸追蹤APP才能防堵疫情擴散」的程度。這其實就是這篇文章最一開始說的,「有這個工具或技術,不等於我們就要使用它」,這東西沒有辦法幫上忙的話,幹嘛要使用它?

就很像,今天某某商人跟你推銷這把老虎鉗真的很好用之類的,但是你現在沒有東西需要修理,幹嘛需要新買一把老虎鉗?家裡有一把老虎鉗備著夠用就好啦~除非是你現在家裡有東西壞了,急著要修理,但是家裡的老虎鉗就沒法用,所以你才需要去新買一把老虎鉗。工具或技術這種東西,不是有就一定要拿來用,而是你要先確定你現在遇到問題,再去找可以用來解決問題的工具。這個道理很簡單,而且任何工具或技術都適用,先後次序(遇到問題→ 找工具→解決問題)真的不能反過來喔~

不正視問題,就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這件故事告訴我們,大家真的要先搞清楚自己現在面臨到的問題是什麼,想要解決什麼問題,才去尋找或開發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工具。找到可以用來解決問題的工具,或是開發出這個新的工具之後,大家也要記得當初需要這個工具的目的是什麼,你需要這個東西來解決什麼樣的問題,這樣才能朝著目標(解決問題)更進一步。

以日本的COCOA為例,先不管社群媒體和政府在那邊做大內宣,各種讚揚日本不愧是個科技大國,可以這麼快開發出來一款(漏洞百出的)APP。這整個過程中最大的問題點就是,政府和媒體(在當時)刻意避談日本疫情已經進到一個沒有辦法單靠人力抑制下來的程度。

當然,疫情過了這麼久,多數日本人應該是不會覺得疫情有被有效控制住。但是在問題爆發的一開始選擇忽視問題的核心,把疫情當作房間裡的大象視而不談,不願正視日本疫情當下面臨問題點(例如:從一開始就有很多追不到感染源的個案,也沒有人力可以做很完整的疫調),這些都是今天日本疫情會走到這一步的遠因之一。你不去正視問題,就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社會上還是有腦袋清楚、看得見問題的人

這時候我也是要幫日本的媒體業和科技業平反一下,媒體業和科技業也不是塑膠做的。在日本推出COCOA之前,就已經有幾個國家推出接觸追蹤APP了(所以我就不懂那些在那邊自豪日本能在短時間開發出COCOA的是在自豪什麼⋯⋯事實上當初會有輿論要求日本政府應該也要做一個接觸追蹤APP,就是在這個「其它先進國家都在做了,我們當然也不能輸」的脈絡下浮上檯面的),所以在COCOA完成之前,就有很多關於COCOA技術上和實務應用上的討論。

當時最主要的幾個重點,一個是從系統設計的角度去談在APP的設計上是否能顧及民眾隱私和個資安全?另一個重點則是,接觸追蹤APP這個東西,最大的問題點就是,它只要使用率不夠高,基本上就沒有效果。就很像打疫苗一樣,不是說一、兩個人打了疫苗就有效,而是要有一定比率以上的民眾都有施打疫苗,才能達到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效果。只是因為接觸追蹤APP這東西真的就是疫情下的產物,在COVID-19疫情爆發之前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東西(接觸追蹤APP在設計上的邏輯並不困難,只是疫情前根本不需要這樣的工具,所以就沒有人會去開發它),所以到底要有多少比例的民眾都有使用接觸追蹤APP,才會達到效果?這真的是一個問號(基本上我是認為使用率一定要半數以上啦,但是接觸追蹤APP還有更大的限制,後面再來談)。

上面這些問題,在COCOA完成之前,還有推出之後,日本的媒體業和科技業都有在討論,這個社會上還是有腦袋清楚的人。只是,我有時候還是會去聽到有人在攻擊說什麼媒體一開始在那邊亂帶風向,講說什麼COCOA下載率沒有 6成以上的話可能就沒有效,這樣會降低民眾下載意願,我也是只能呵呵地回以一個尷尬又不失禮的微笑。民眾下載意願不高,是因為想要先觀望這個東西的風評好不好啊~殊不知開放後首波實測的使用者體驗這麼差(APP的正式名稱完全沒有COCOA這幾個字,只搜尋COCOA的話,在App Store或Google Play找半天都找不到),根本負面宣傳大扣分。要不是當初為了寫稿,我真的是弄到一半根本想直接放棄,這樣民眾的下載意願怎麼可能會提高~使用者經驗很差,根本不可能帶動下載意願,這和媒體宣傳「沒有 6成以上的人下載COCOA可能沒效」一點關係也沒有。說老實話,我個人是覺得「沒有 6成以上的人下載COCOA可能沒效」這句話並不會降低民眾的下載意願,反而是在幫COCOA做宣傳,呼籲民眾下載,不是嗎??

下一頁:接觸追蹤(contact tracing)的類型

目錄(點選底線文字可以快速跳至該章節)
追不到感染源,才需要接觸追蹤技術接觸追蹤(contact tracing)的類型台灣版接觸追蹤APP台灣是否該使用接觸追蹤APP?